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北宋之初,在州、府之上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各“使”在财政、刑罚、监察、仓储等方面分别履行某种单一职能,“使”的管辖区域称为“路”。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彼此互不统属。由此可知,“路”这一层级的设置(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形成了冗官的局面
C.使得地方势力得以加强
D.具有中央派出性质
2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____,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事——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机构权力
在中央____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____为副相
②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____”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在地方①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____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②州一级增设____,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崇文抑武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大力提倡____,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2023-09-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9课学习讲义
3 . 1074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朝廷派往杭州担任通判。下列有关宋代通判这一官职说法正确的是(     
A.为地方各路最高长官B.统管地方的财政
C.负责各州赋税的收缴D.与知州彼此制约
4 .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     
A.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B.在边镇重要地方增置军镇
C.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D.派文官担任地方各州长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04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改变唐末五代以来地方擅赋自赡的旧格局,北宋设置(     
A.三司专掌财政B.转运使督集财富
C.通判监督知州D.文官出任枢密使
7 . 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在唐代“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隐隐有突破“山川形便”的趋势。如永兴军路,其辖区虽然主要在陕西,却越过秦岭,管辖着仅有五县之地的商州;淮南东路跨越淮水管辖亳州、宿州等地。宋代地方行政划分的这一变化(     
A.便利了地方经济文化的交流B.利于消除割据隐患加强中央集权
C.适应了边疆危机的现实需要D.促进了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大
8 . 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权力受到削弱B.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极大增强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9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822次组卷 | 56卷引用:海南省2020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10 . 赵普认为:“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为此,宋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④州一级增设通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