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宋初统治者对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一方面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通判一职的监督权,规定凡事须通判共同签署始得实行。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C.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南渡以后,主要依靠王导的支持。王导在政治上的主要措施,是给南北士族安排了经济上的利益。南方各级士族自然就是各级地主,其中强宗大族,如吴郡顾氏、陆氏,又共郡周氏,都是拥有部曲的大地主。王导定侨寄法,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逃来的士族和民众。侨州多至司、豫、兖、徐、青、并等六州,侨郡侨县为数更是繁多。这种侨州郡县大都在丹阳、晋陵、广陵等郡境内,形势上可以保卫建康。对东晋政权说来,是安置流亡士族,缓和南北士族间矛盾的重要措施。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朝建立后,社会阶级关系表现出不同于前代的一些新现象。贵族官僚按等级世袭占田制度,从唐朝中期起,开始瓦解。唐末农民战争,最后消灭了这一制度。宋代的地主阶级,主要是以购买土地的方式,来扩大土地占有。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主要是出租土地榨取实物地租。前代的劳役地租成为从属的、次要的剥削方式。隋、唐以来,门阀地主奴役着带有农奴身分的部曲、徒附,他们的户籍注在主人的名下。宋朝把客户(佃客)编入户籍,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宋朝以后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延续了这样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时期社会阶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导定侨寄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拓宋代阶级关系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 宋初的统治者按照交通路线划分行政区,分为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事务。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
4 . 转运使司在宋初设置时只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司机构,“专主粮饷”,供应军队。到南宋后期转运使司的属官有“主管文字”“斡办公事“准备差遣”“帐斡”等,属官之下配备人吏如勾押官、前行、后行等。这一变化
A.促使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说明了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标志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D.反映出中央集权继续强化
2021-10-24更新 | 54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北宋初期,在地方上另设通判以抑制知府、知州的职权。至道三年(997年)又将全国划为15路。各路设转运使(负责转运财物),后又设提点刑狱(负责刑狱),二者在本职工作外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又被称为“监司”。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中央财政收入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6 . 下表为不同史学家关于宋朝政治制度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宋朝
观点出处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叶适《水心文集》
“本朝惩创五季,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黄震{黄氏日抄》
“法不得自议其私,人不得自用其智,而二百年之太平繇此而出也。”陈亮《龙川集》

A.制度过于严苛危及了统治B.通过法律建设维护其统治
C.儒家德治维护了专制权威D.文官政治扩大了统治基础
2021-10-16更新 | 544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五)文综历史试题
7 . 宋朝建立后,为了激励和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政府几乎把所有官员都纳入了考核的范围,考核内容主要以品行和地方治理效果为主,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宋廷便一直把财赋上交量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中心。这一变化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强化B.三冗的问题日益严重
C.地方官权力呈扩大趋势D.商税已成为主要财源
8 . 三衙统兵制是宋初军事上的重大创举,其特点是握兵权、调兵权、统兵权三者分立,其中枢密院掌调兵权,三衙统领禁军战守(即:侍卫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步军司)但三衙长官又各不相属,而由皇帝直接掌握军权。这一军事体制的推行
A.导致“三冗”局面的逐渐形成B.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防止内乱和稳定政局D.旨在减少军事决策的失误
9 . 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21-09-26更新 | 595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唐朝许多文人把从军入幕作为建功立业的途径,所以有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说法。宋代则不同,“作相须读书人”。《宋史》记载宋太宗对于文笔并不好的赵昌国也破格录取,“特赐及第以劝来者”。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扩大文人建功途径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完善科举选官制度D.众设其官分散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