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19世纪英国政治改革运动中激进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密尔认为在现代条件下,“理想上最好的政体是代议民主制,在此制度下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受控精英民主制度)。”与直接民主相比它有很多优越性,起码在处理多数与少数、民主与平等、民主与自由、公共事务与个人自由、精英与大众等各个关系上更为理性和科学。
——谢海霞《代议制民主:找回人类应有的话语权》
材料四   “而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
“苏维埃不仅把立法权和对执行法律的监督权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而且通过苏维埃全体委员把直接执行法律的职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全体劳动居民人人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
——摘自《列宁选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近代英国在代议民主制的框架下权力中心的变化,归纳这一“最好的政体”的基本特点。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维埃俄国政体的特点。
2016-12-12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汕头东厦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及西汉初年,天子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由于以上缘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天子颁下诏书差不多都以“制诏”二字开端。经过前述简单程序,即成正式诏书,交宰相机构执行,毋需再经什么部门审核了。

材料二   《旧唐书》卷八七《刘祎之传》:任凤阁(中书)侍郎,同凤阁、鸾台(门下)三品,为宰相,被人诬告,武则天“特令”王本立审问此事。“本立宣敕(中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所谓不经凤阁、鸾台,即指未与宰相商议,未经中书起草和门下审署。武则天只含糊罪以“拒捍制使”,而不驳斥从中所下之敕,不得名敕之说,也证明刘祎之所说,确为唐代制度。《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睿宗常“别降墨敕除官”,而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称斜封官,凡数千人。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拒绝执行这种墨敕任命。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国家决策的特点和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唐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制度实行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唐时期皇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3 .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
(4)据材料四,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4 . 阅读下列中国不同时期关于中央政权的论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的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及或到)以治天下也。”《贞观政要·政体》记载唐太宗对此的看法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材料二: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于是,(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唐统治者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材料二反映明太祖又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看,各机构间虽有分权和制约关系,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请说明主要理由。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某班学生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历程进行探究活动,并把成果做成了展板。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一:古代中国管理地方制度的演变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图4分别反映的是哪几个朝代的地方制度?其中哪些制度后来导致了国家的分裂?
①图1 图2 图3 图4

(2)秦朝实行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展板二:古代希腊“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
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
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
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创建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板三:罗马法“征服世界”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4)请结合罗马法的相关内容,说明“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展板四:近代“开辟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国家
背景事件
法律文件
政治体制
英国
光荣革命


美国

1787年宪法

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展板四。
2016-11-18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官秩(级别)不过六百石,约等于中下等县令。但他位卑权重,可代表中央,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高官、豪强势力,甚至诸侯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谏议制度在唐宋时发展到成熟阶段,主要标志为职官与机构设置日趋完备。唐朝的门下省和中书省都有谏议权,并分别设有补阙、拾遗两种谏官;宋朝专设“谏院”为独立的谏议机构。大量著名文人出任过谏官,如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王维、陈子昂当过拾遗,宋人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当过谏官。唐太宗有纳谏雅量;宋太祖为后世皇帝立下祖训“不杀上书言事人”。

——摘编自晁中辰《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况汉朝监察体系的构成,并指出刺史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谏议制度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8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二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材料三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在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材料一中所示的制度的确立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你以西汉为例,说明西汉解决这一制度的两大矛盾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项制度应怎样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说说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2020-0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黉学英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英才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