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
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
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2022-05-13更新 | 803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宰相赵普拟名后上交,太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把名纸掷在地。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再次将此人名纸送上。太祖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说:“便照你意见用吧!”这一事件说明宋代
A.皇权深受相权束缚B.相权有其传统客观地位
C.政治运作程序僵化D.士人文官地位显著提高
2022-05-02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3 . 宋代宰相不至像明清一样没有权力,不过即使得到权力,达于极盛,一旦失去了天子在后面的支持,亦同样会变为匹夫一名。地方官也是这样,不管地位如何良好,只要君主一纸命令,职位便简单的交替。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A.中央与地方官制紊乱B.君相矛盾基本解决
C.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D.中枢机构已被架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太祖时期,沿用唐后期形成的中书门下制,形成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三司制度;神宗时期,废除中书门下体制,赋予中书、门下、尚书各自权责,三省长官实行兼职制度,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二人均是宰相。这一变化
A.加剧了冗官局面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增强了三省制衡机制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同时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幸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是确立于哪一个王朝的什么制度?图二是什么制度以及有怎样评价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初年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2022-01-08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造成下图漫画中“悲剧”的措施是
A.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B.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C.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D.使枢密院与“三衙”分权
2021-12-1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宰相是皇帝以下最重要的官职,历来被视为:百官之首,为控制相权,分设左、右职,分散相权。另一措施是缩小相权,秦同以前丞相为最高军事首领,统一后秦王朝的丞相仅为文官之长,同时秦又设置牵制相权的官职:御史大夫,有审判职责,地方上奏的文书均由御史审阅。秦代太尉虚有其位而实无其人,秦始皇器重廷尉,也可看出秦始皇加强皇权的良苦用心。

——摘编自林剑鸣《秦代中央官制简论》

材料二: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自随之变动……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再送尚书省执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单独取旨,称政事堂,与枢密院同称两府,也就是宰相管不着军事;再论财政,政府财权专落在三司手里;再次说到用人,本该隶属宰相职权之下,宋代却又另设一个考课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代加强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宋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请说明你对“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反映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的理解。
2021-11-2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中朝”
B.宋代设置转运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C.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D.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宋初期,枢密院成为最高军务机构,是“二府”之一。长官枢密使一般由文人担任,宰相可兼任,其可以掌握虎符,秉皇帝旨意调动军队。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也基本都是文人,主要负责召宣旨意,传递院务信息。由此可见,北宋初期的枢密院
A.体现了“崇文抑武”的制度设计B.行政效率提高分工比较明确
C.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专权D.与中书门下形成了制衡机制
2021-05-25更新 | 1075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宋朝,三省中“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主事的都是临事差遣官员。这样做的原因在于
A.强化君主的政治核心地位B.为了防止官员间勾朋结党
C.汲取唐朝武人干政的教训D.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使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