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38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     
时期太祖朝真宗朝
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
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2023-05-25更新 | 899次组卷 | 1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后来,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制约B.唐宋君主权力呈现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的变动具有随意性D.相权增强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4 .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设转运司B.派文官任知州C.强化“四监司”D.设置枢密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

——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原则。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
2022-08-05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旗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采用二府三司制,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遣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2022-06-24更新 | 376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
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
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2022-05-13更新 | 803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插手皇帝废立,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专掌军政,与宰相分权。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结束藩镇割据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549次组卷 | 13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代,在朝廷形成了以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的中枢分权格局。这格局旨在
A.实现崇文抑武B.缓和社会矛盾
C.解决积贫积弱D.加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官、职、差遣分离的实质是
A.缓和阶级矛盾B.强化专制皇权C.扩大统治基础D.解决武将专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