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趋于规范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唐之前,中央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较依赖掌管特定行政权力的个体,而在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实务部门,而非个人职位;第二,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第三,后设机构政事堂,永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第四,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各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北宋时,中央行政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政务层次与决策流程方面。就政务层次而言,事关“军国之体安危之机”之事,由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二府宰执决策。“三司”则负责日常财税政策、蠲免等庶务;就决策流程而言,二府多具裁决权,三司则具体执行二府指令。但在承受君主诏令时,尽管二府系与君主共同谋议决策的中枢机构,敕、宣由其制定下发,但仍有机当数量的君主诏旨,不经宰相直接发往三司。

——摘编自张亦冰《北宋三司与宰相职权关系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唐朝三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非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北宋二府三司的职能及皇帝、二府、三司在中央决策流程中的定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削弱相权措施方面的不同,并说明宋代措施的消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皇帝及其手下的御用文人都宣扬皇权来自天命授予,天子所拥有天下是上天予之,其他人染指都被视为大逆不道。在封建时代,那种“集家成国”的国家形成模式下客观形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中,宗法制度在皇家、士大夫家乃至平民百姓家庭的内部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陆小芸《试论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分析》

材料二 西汉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重用身边的尚书等侍从人员,组成内朝并拥有决策权力,把宰相变成了决策的执行机构外朝。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并且互相牵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撤销了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规定子孙后代再也不许设立丞相。

——整理自《论古代政治历程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核,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03-22更新 | 69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