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42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2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022-07-08更新 | 1248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11-27更新 | 4609次组卷 | 113卷引用:甘肃省岷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初设枢密使以分宰相军权,但随着时代发展,宰相逐渐恢复在军事上的话语权。尤其在宋真宗时期,为了应对宋辽战争,皇帝承认宰相"总文武大政"。这一现象说明,北宋中期后
A.文官政治得到强化B.恢复相权与皇权的均衡
C.中枢行政效率提高D."强干弱枝"的设计失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参知政事D.枢密副使
2020-04-27更新 | 1722次组卷 | 7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宋)赵普历相太祖、太宗两朝,于厅中座屏后置两大瓮,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为人糊涂”的吕端为相,并勉励他“体黄老而行化,用志乎无为”;真宗问宰相李沆治道所先,沆答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为最先。”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
A.因循苟且的政治风气B.皇权强化,相权被架空
C.黄老思想治国成效显著D.“冗官”造成效率低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种设计
A.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
B.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
C.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D.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宋时期,中央机构的设置,形成了相互维系的态势。官僚政治事务的运作,也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做法。追求公平、择优的考试录用方式和一系列技术性手段的完善,使各环节出现人为弊端的可能性减少。这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D.政治制度高度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大臣在边疆战事紧急之际向皇帝上书指出:“(本朝制度)分军、民为二体,别文、武为两途,宣敕并行,议论难一,事无责任,更相顾望”。该大臣批判的是
A.丞相制度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行省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如图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
A.提倡大臣独立思考B.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C.加强皇帝集权专制D.彰显开国独树一帜
2020-04-24更新 | 531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