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真宗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谏诤,阻止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仁宗说: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我的脸上了啦,不得不取消了原来的任命。这说明宋朝
A.台谏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B.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
C.皇帝知人善任心胸豁达
D.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
2019-08-12更新 | 328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01-30更新 | 4512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宁夏区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3 . 每个人都有烦恼,作为学生,我们可能苦恼于考试成绩或每天繁重的作业。贵为一国之君的天子也有着其无尽的烦恼。宋太祖说“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这也说出了历代皇帝们的心声。下列措施属于皇帝为了防范“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而采取的是
①“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②“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③“故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④(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说:“群臣敢言者,亦甚难得,其言可用,则用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这有利于
A.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B.激发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C.革除前代武人乱政的时弊
D.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质
2018-05-05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宋宁宗时屡降内批,强迫臣下执行,但谏诤者仍相继不断。游仲鸿上疏说:“陛下……御批数出,不由中书(此指宰相机构)。……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由此可知
A.当时君臣矛盾激烈
B.皇权专制加强
C.皇权受到制度制约
D.理学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悉隶三司。”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
A.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
C.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
2018-02-11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宋朝“二府三司”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二府三司”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B.“二府三司”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C.“二府三司”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二府三司”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造,有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
B.宋中书门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决策效率C.加强宰相权力D.规范政务运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