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朝之前,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等称为台官,负责侍从规谏的谏议大夫等称为谏官,“台”官、“谏”官各有所司。宋朝之后,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这一制度变化
A.使监察谏议流于形式B.反映了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强化了台谏行政职权D.导致了冗官、冗费现象加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钱穆对宋朝政治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加以论证。
2019-08-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地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
A.防止武将专权
B.重视分宰相之权
C.强调监察地方
D.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6 . 隋至唐朝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来不负但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现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
A.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B.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
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2016-10-11更新 | 761次组卷 | 36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