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各司其职,御史台主要负责纠举官邪,是监督官吏的机构;谏院的主要职责是侍从规谏,为讽谏君主的机构。宋建立以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谏官已有权监督大臣,特别是宰相,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宋代“台谏合一”
A.适应了传统政治的发展趋势B.说明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C.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D.表明宰相位尊传统开始改变
2020-11-15更新 | 802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代设“中书门下”掌握民政权,是中央的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设立枢密院掌握全国军事,其长官为枢密使。枢密使和宰相职权平等,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这说明宋代政治
A.文武分治特色鲜明
B.分工明确政治民主
C.专制皇权逐渐加强
D.中央集权趋势凸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改进了唐代的集体宰相制,形成了宰执制度。宰是宰相,执是执政。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为执政。这一变化
A.鉴于藩镇割据的教训B.易于导致文臣擅权
C.体现了君主专制强化D.意在防范吏治腐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朝之前,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等称为台官,负责侍从规谏的谏议大夫等称为谏官,“台”官、“谏”官各有所司。宋朝之后,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这一制度变化
A.使监察谏议流于形式B.反映了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强化了台谏行政职权D.导致了冗官、冗费现象加剧
7 . 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
A.防止武将专权
B.重视分宰相之权
C.强调监察地方
D.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8 . 隋至唐朝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来不负但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现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
A.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B.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
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2016-10-11更新 | 761次组卷 | 36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