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在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原因是(     
①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②文臣任知州       
③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④地方设通判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     
A.监察机构的多元化B.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
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2023-02-16更新 | 17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科举录取进士人数平均每年26人,而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平均每年达到71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文官政治的出现B.强化君主统治的需要
C.科举制度的完善D.崇文抑武的国家政策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史学家钱穆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代制度中最能体现“因循承袭”的是(     
A.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B.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C.以钱财换取边境和平D.增设机构分割相权
2022-12-2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
2022-08-0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助皇权运行的最高政务裁决系统,三省官员在上行和下行政务文书中的签署体现了按照环节分工、分层决策、互相制衡的政务运行机制。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凡是皇帝颁行的诏令,都要先经过中书省讨论后拟定。中书省所起草的诏令,在颁行前,必须经过门下省审议,如有不便,门下省可以驳还重议。唐尚书省机构很完备,秦汉以来,三公九卿所掌管的军政事务,大体上都已并入尚书省。在尚书都省总管下,六部尚书分管全国军政大事。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在北宋的政务运行机制中,最高政务裁决机制是依托于二府三司体制之上的君主专制,在行政体制上可以称之为中书门下体制,以中书门下为首的政务裁决系统完全脱离了三省而独立运行。制敕文书的起草实行内制和外制分工的机制。文书的传宣、封驳以及上奏文书的通进等都已经成为由专门机构负责的独立环节。在北宋的政务运行机制中,最高政务的裁决、制敕文书的起草、文书的流转与落实到文书体式上的职衔签署等四者之间尽管有交叉却是相对独立、互相分离的。中枢文书行政的前三个层面都是依托于差遣性的职衔。而三省制的框架主要是存在于行令的程序之中,即文书流转和签署的环节,在前两个层面,三省不发挥作用。

——摘编自刘后滨《唐宋间三省在政务运行中角色与地位的演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枢政务运行机制,并分析其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中枢政务运行机制的变化。
2022-07-04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太宗时,寇准深得皇帝信任,他就任参知政事带来了参知政事权力的调整;鲁宗道、陈执中担任参知政事时,在皇帝的默认或支持下,参知政事的权力与地位得以上升。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弱化B.参知政事事实上已成为行政首脑
C.国家治理进程中的人治色彩D.参知政事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
2022-06-2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谏官本为宰相两府之属官,职在谏阻皇帝。宋代,谏官则由皇帝任命并且宰相不得推荐人选。仁宗时期,谏官的职责更加扩大,对内劝谏王恶;对外则可以论奏官员,并且经常出现谏官论奏宰执的现象。这主要体现了
A.官员监察制度不断完备B.谏官地位进一步提高
C.谏官能制约王权和相权D.专制统治加强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采用二府三司制,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遣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2022-06-24更新 | 376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太祖时期只有3位文官出任过正副枢密使,且都是短期或者临时兼任性质;太宗朝却有11位文官出任正副枢密使以及兼职,武将出身的却只有7位,且如上文所言,多为“具有军职身份却无武将本色的亲信之徒”。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武将权力太大B.崇文抑武政策C.加强皇权D.削弱地方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