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
2021-05-14更新 | 173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专题0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与元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元964年春,宋太祖赵匡胤为宰相赵普置副,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兼任参知政事,不宣布诏令、百官朝会不领班、不掌印、不升政事堂。这表明宋初参知政事的设置
A.改变了宰相位高权重的地位B.有利于中枢机构日常政务的处理
C.形成“二府三司”行政体制D.使宰相数量不断增多分散了相权
2021-05-13更新 | 624次组卷 | 17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提分小卷)
3 . 宋史专家邓小南先生指出,宋代“祖宗之法”的基本原则是“事为之制,曲为之防”,稳定至上是宋代政治的核心目标。宋代政治在实践中最能体现其基本原则的举措是
A.中央机构进行职能化分工B.对士人和官员以怀柔为主
C.通过科举大规模选拔官员D.全面推行“内轻外重"政策
2021-04-19更新 | 86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专题0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与元的统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趋于规范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唐之前,中央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较依赖掌管特定行政权力的个体,而在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实务部门,而非个人职位;第二,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第三,后设机构政事堂,永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第四,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各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北宋时,中央行政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政务层次与决策流程方面。就政务层次而言,事关“军国之体安危之机”之事,由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二府宰执决策。“三司”则负责日常财税政策、蠲免等庶务;就决策流程而言,二府多具裁决权,三司则具体执行二府指令。但在承受君主诏令时,尽管二府系与君主共同谋议决策的中枢机构,敕、宣由其制定下发,但仍有机当数量的君主诏旨,不经宰相直接发往三司。

——摘编自张亦冰《北宋三司与宰相职权关系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唐朝三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非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北宋二府三司的职能及皇帝、二府、三司在中央决策流程中的定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削弱相权措施方面的不同,并说明宋代措施的消极影响。
5 . 下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中央权力机构进行程序性分权B.分散机构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
C.崇文抑武使枢密院只有统兵权D.分工明确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朝规定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负责起草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宫廷向朝廷索取财物,常常受到朝廷有关机构的监督,并且要求按照制度办事。这主要反映出宋代
A.皇权受到有效制约B.国家治理的理性化倾向
C.相权逐渐走向膨胀D.士大夫政治的日趋成熟
2021-01-24更新 | 772次组卷 | 12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尖子生选拔卷(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提分小卷)
7 . 据载,长翅帽(如图所示)的发明者是宋太祖。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这一改变有助于
A.增加决策透明度B.提高议事效率
C.缓和大臣间矛盾D.加强皇权统治
2021-01-19更新 | 313次组卷 | 16卷引用:岳麓版2017-2018学年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
8 .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尤以加强皇权为处理君臣关系的核心。下列属于加强皇权的举措是
A.建立世官制B.增设“参知政事”
C.强化“外朝”D.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涂归亦称“封驳”“封还”“驳还”等,其意义略相同。……若以今日惯语说之,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材料三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副署权与专制政治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以上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0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最能体现此治国策略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