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42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科举录取进士人数平均每年26人,而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平均每年达到71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文官政治的出现B.强化君主统治的需要
C.科举制度的完善D.崇文抑武的国家政策
3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022-07-08更新 | 1248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宋时期,中央机构的设置,形成了相互维系的态势。官僚政治事务的运作,也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做法。追求公平、择优的考试录用方式和一系列技术性手段的完善,使各环节出现人为弊端的可能性减少。这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D.政治制度高度发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初设枢密使以分宰相军权,但随着时代发展,宰相逐渐恢复在军事上的话语权。尤其在宋真宗时期,为了应对宋辽战争,皇帝承认宰相"总文武大政"。这一现象说明,北宋中期后
A.文官政治得到强化B.恢复相权与皇权的均衡
C.中枢行政效率提高D."强干弱枝"的设计失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②③
2021-08-23更新 | 189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两府”讨论后才能施行。“凡事与大臣佥议”,“方为诏敕”。这种做法
A.反映宋朝具有一定的权力制衡倾向B.表明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表明“两府”权力已凌驾于皇权之上D.反映出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宋)赵普历相太祖、太宗两朝,于厅中座屏后置两大瓮,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为人糊涂”的吕端为相,并勉励他“体黄老而行化,用志乎无为”;真宗问宰相李沆治道所先,沆答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为最先。”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
A.因循苟且的政治风气B.皇权强化,相权被架空
C.黄老思想治国成效显著D.“冗官”造成效率低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大臣在边疆战事紧急之际向皇帝上书指出:“(本朝制度)分军、民为二体,别文、武为两途,宣敕并行,议论难一,事无责任,更相顾望”。该大臣批判的是
A.丞相制度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行省制度
10 . 堂除是宋代的一种官吏选任制度,是由宰相、执政官针对一些清紧繁巨的重要职任,除授适当人选,……所谓"朝廷奖拔人才,以备任使"。这种方式
A.说明科举制无法选拔合适人才B.彰显了朝廷对某些职事的重视
C.使社会阶层流动频率更加频繁D.突显出相权对皇权的猛烈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