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宋代建国初期因袭唐代宰相独立判事使用堂帖的旧制,后宋太祖因“赵韩王在中书,权任颇重,故当时以谓堂帖势力重于敕命,寻有诏禁止”。宋太祖这一措施(  )
A.缓和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B.降低了朝廷的权威
C.导致中枢权力争夺的激烈D.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2023-10-24更新 | 643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南宋初期,宋高宗给予宰相重权,通过与宰相共同分配权力的方式建立高速运行的中央决策系统,使得“原本分享的权力逐渐被皇帝和权相集中起来”。这说明当时(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步缓和B.封建官僚体系面临严重危机
C.中央权力运行方式有所调整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2023-09-18更新 | 555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     
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
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D.内部动乱得到遏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
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2022-07-06更新 | 1783次组卷 | 29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
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
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2022-05-13更新 | 803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的政治制度,除官职之外,另有所谓“差遣”,有官职者未必有权,必须由皇帝别敕“差遣”,才能治其职掌范围以内的事,纵使是宰相的分内之事,皇帝也可以别遣他官办理。据此可知,宋代的“差遣”
A.目的在于削弱宰相权力B.官员只有虚职没有实权
C.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加强D.有效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后期规定没有任刺史、县令经历的人不得升任中书、门下两省要员;宋代强调“举非洲县之职,则毋以台谏(中央负责纠弹、监督官吏)选焉”。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加强对官员的监督B.官员升迁制度完善
C.京官选拔较为严格D.重视要官基层历练
8 . 唐朝设立三司使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宋朝则让三司使脱离宰相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
A.协调中央官吏的矛盾B.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北宋为了分割宰相权力,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种制度是( )
A.内外朝制度B.一府两院制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
10 . 史学界学者普遍认为,宋朝皇权膨胀以太祖、太宗两朝表现最为明显,真宗以下,皇帝不再拥有开国创业之君的特殊权威,士大夫集团反而往往以“祖宗之法”为武器,尽量将皇权的行使约束在制度范围之内。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生开始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B.官员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C.士大夫阶层政治主体意识增强D.皇帝权力日趋走向衰落
2021-10-26更新 | 133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