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河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之一。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独树一帜,分外靓丽。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以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古代中国正是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各种政治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四大发明。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涂归亦称“封驳”“封还”“驳还”等,其意义略相同。……若以今日惯语说之,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材料三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副署权与专制政治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以上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内藤湖南

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底拔起,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钱穆《理学与社会》

材料三     历史的最大特性就是变,研究历史就是要明了它的变化情形。

——《中国通史论文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唐宋之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 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核,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03-22更新 | 69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河北·模拟预测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从表中任意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加以阐释。
2021-05-01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廷议、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方式。当国家遇到重大事务时,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的确立都经过了讨论。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意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朝议、集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在保障决策的合理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请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说说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下中央决策的方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7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   论中国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的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有形势推迁,而无制度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依据材料,用相关史实解释说明上述观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史上存在多种“分权循环”,即权力分而复始,不断循环。“内外朝分权循环”与“地方分权和地方集权的循环”就是两种典型的“分权循环”。


根据材料任意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历朝或多或少地容纳了有限性民主,从而才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最大动力。中国历史上的治世与盛世,与这种有限性民主密不可分。这是中国古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存在有限性民主而美化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也不能因为中国古代是地道的君主制度而否定中国古代政治领域中存在着有限性民主成分。

——摘自付开镜《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有限性民主探论》


提取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随着行政权力逐渐扩大,中央决策、立法群体的扩大和决策立法的制度化,唐宋以后,君主的权力并非加强而是削弱了。

——据吴宗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选官制度的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观点。(说明:可以赞同、反对材料观点.或者另外提出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0-02-25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5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