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每逢遇到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君主为了集思广益,要召集或责成宰相等召集中央有关官员,在廷臣会议上共同讨论,达成初步的共识后,将廷议结果呈达御前,由君主裁决。它既区别于君主通常的听政方式如早朝等,又与各个职能部门内部讨论、议决有关问题的“部议”相区别。

材料 《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东汉时,“凡国有大造大疑,太尉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有时也吸收其他高级官员参加,而且参加者要“署议”。北魏时,“参论国治,经纶王道,以为常式”。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的特点。
(2)指出这一制度在唐代以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019-09-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泾华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代依汉法承金朝之制,建立一省制的中央机构,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军国正事,无不由之”。据此可知,元代中书省的设置
A.埋下了政局不稳的隐患
B.削弱了宰相的行政职权
C.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
D.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3 . 元朝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银印,统六官,率百司……佐天子,理万机。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机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材料反映出元朝
A.追求权力的制约B.宰相权力有所提升C.官僚机构臃肿D.相权被削弱
2020-08-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在于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利于走向民主
C.违背了历史潮流
D.加强了地方监察
6 . “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的机构是
A.唐尚书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2019-11-06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2019-11-13更新 | 19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一10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
A.唐之中书省B.元之中书省C.明之内阁D.清之军机处
2020-03-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天下之事具在于都省,省之事责之六部”。该现象最早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2019-1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10 .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丞相和皇帝地位的颠倒
D.中国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