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汉武帝时期,封建王朝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达到鼎盛状态,为文人对封建君主的歌功颂德奠定了客观基础,出现了气势恢宏的“歌咏封建君主”的散体大赋。东汉中期以后,民生凋敝,但统治阶级依然奢侈成风,汉赋逐渐专注于描写单一事物,短小精悍具有浓厚的现实感,抒情小赋流行开来。

材料二   汉赋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夸张、幻想,营造出一种美妙的意境,使描写色彩鲜明,形象具体。建安(汉献帝年号)以后的很多诗文都从汉赋中得到不少启发。汉赋中关于京都、田猎、物色等内容的赋文对于汉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有详尽描述,它对社会生活的记录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辛德董《汉赋与汉代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赋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赋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以下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诗词节选,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③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赋最初是典型的宫廷文学,其内容多是为天子歌功颂德,描写国家的富强,篇幅普遍较长,称大赋;汉末以来,小赋流行,篇幅更加精简,文风更加朴素、自由,内容侧重于抒发个人心志或针砭现实。汉赋的变化说明
A.汉末文人的家国认同有所下降B.艺术创作受到时代环境影响
C.汉末的文化政策更加开放自由D.小赋比大赋更加具有时代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的国土是最宽泛的,在根本上和理论上没有国界,更没有阶级的界限。一个资本家和一个劳动者,他们不同的地方是有的,例如,遗传不同,教育不同,经济的环境不同,因之生活状态也不同,但是他们还有同的地方。他们都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与恐怖的情绪,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

——据陈漱渝《鲁迅和他的论敌》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文学”与“阶级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即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3-0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对两汉文化的代表成就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成就评价
A《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兼具了史学和文学的特色
B乐府诗是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C造纸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传播
D《神农本草经》“医圣”张仲景所著,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为部分汉赋中名句的摘录。据表可知,汉赋
作者作品名句摘录
张衡《骷髅赋》与阴阳同其流,与元气合其补
蔡邕《笔赋》画乾坤之阴阳,赞宓皇之洪勋
贾谊《鹏鸟赋》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班固《西都赋》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
王褒《洞箫赋》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A.体现文章的辞藻华美B.受到阴阳观念的影响
C.注重创作的恢宏大气D.反映生活的丰富多彩
2021-12-18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多情只顾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A.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B.汉赋   宋词     唐诗     元曲
C.元曲   宋词     唐诗     汉赋D.汉赋   宋词 元曲     唐诗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接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2021-11-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中后期,歌颂国势声威、极尽铺采的大赋渐少,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这一变化可说明
A.文学创作背离主流文化B.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因其赋文采出众,被征召为郎官,任武帝侍从。此后,献赋之风日盛,不少文人视之为入仕的捷径。这说明当时
A.君主喜好决定文学主流形式B.文化发展与政治密切相关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显著增强D.科举制影响社会价值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