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之深厚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才能成功地解决革命和建设实践遇到的新任务和新问题,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济中国的危急及不独立”,才“可以和世界革命合流”,当时,几乎所有的报刊杂志都热衷于社会主义新思想的宣传,把富国强民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身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想有着相同之处,这主要体现在社会理想与人生理想两个方面。就“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言,就边求人格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新人观而言都具有契合之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基础。

——摘编自张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分析》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回答的正是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的现实统一,“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新的群体整合的纲领不再只是诸如君主的个人意志,而是具有群体契约性并发挥着社会示范效应的政党组织、党性观念、规章制度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政党组织的先进性遂成为整个社会系统现代性的榜样。斯大林曾赋予十月革命以一种东方民族现代性觉醒的意义,“它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把它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局部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之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样也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运用到了东西方民族矛盾的分析上,并通过国家及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初步实现了现代性的民族自觉。

——摘编自邹诗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表现。
2023-01-09更新 | 20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主观题
2 . 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  )
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
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D.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
2020-10-29更新 | 706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1年公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不仅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年满十八周岁的人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且具体规定十名以上的少数民族居民,可选出一名乡市参议员,一百名以上的少数民族居民,可选出一名边区参议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制度构建提高执政能力B.激发少数民族革命意识
C.抵制国民政府破坏民族团结D.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一些同志认为“党管的太多”“权力太集中于前委”,主张党的管辖范围“要限制"“军官权威高于一切”。毛泽东指出,如果这种个人主义领导胜利了,红军与过去的旧式军队就没有什么区别,“红军只是一个好听的名称罢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
2021-03-28更新 | 623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和实践表明,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此过程中,我党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

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

时间地点主要代表内容
1927年8月汉口瞿秋白、毛泽东等21人出席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35年1月遵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出席张闻天作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1949年3月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央委员34人,侯补中央委员19人出席毛泽东作了报告,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整理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中我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蕴含的转折性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史角度简析近现代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
6 .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最初以“国魂”来指代“民族精神”。1899年,梁启超《中国魂安在乎》一文将中国魂的实质视为“爱国心与自爱心”,也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尊自强的品质。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从公德、进取、权利、自由等方面论证民族精神应该包括的新民特性,希望通过培养具有近代国民意识的“新民”,达到“重塑国魂”的目的。

严复强调忠孝节义“实为国民之特性”,为立国精神之所恃。其主张被企图复辟帝制的当政者所利用,导致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中腐朽思想与愚昧观念的猛烈批判。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从西方文化中寻找新的思想资源,民主、科学、自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唐海涛《近代中国对民族精神的探索》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国共产党确定全面抗战的方针,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在三大决战胜利之时,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伟大号召,明确了党的建设方向。

——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精神新论》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解决土地问题“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指示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D.意图彻底消灭农村的封建势力
2020-06-14更新 | 688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史三对

甲申对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阐释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发表。毛泽东看后表示赞赏,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窑洞对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赶考对1949年3月,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遍数风流还看今朝(百年大党面对面12)》

材料二   百年党史,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党,是命根子。毛泽东一生都心系党的建设这个命根子。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石仲泉《毛泽东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及其时代意义》

材料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据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8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窑洞对”的背景,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窑洞对”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史三对”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年大党重温“党史三对”的原因及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之工具,消灭封建势力是反帝的必由之路;抗战时期,提出凡反法西斯、援华国家都不是帝国主义;“二战” 结束后,认为应联合世界民主力量与美帝国主义斗争。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根据时局调整策略适应革命形势变化B.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断深化与成熟
C.主张联合民主力量建立反帝统一战线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内涵不断变化
10 . 中共的土地政策。

材料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摘录)

时间内容
1931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依据表格中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有关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20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