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河北省部分文物单位分布示意图。


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从上图中任选一处文物单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条与该文物单位所蕴含历史信息密切相关的重要史实,并加以阐释。(要求:①写出所选文物单位和与其对应的史实;②阐释须包含所举史实的历史依据以及对该史实的评价;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28更新 | 1945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9 图片、地图、表格类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工人运动
②1923年国共两党在广州发动北伐战争
③毛泽东在中共五大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④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 .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以保证人民管理政权机关;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为管理政权机关,各级权力机关开始由抗日时的参议会过渡为人民代表会议。这些做法(     
A.积累了民主政权建设的经验B.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C.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推进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作出了基于当时认识的分析和评价;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作了总结和评价。两个决议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了全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团结统一B.创造性提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理论
C.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D.完善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构建
2022-03-04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  )
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
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D.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
2020-10-29更新 | 706次组卷 | 19卷引用:02 “双减政策”下看教育制度与人才选拔制度 (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人民日报》所载四个劳动模范的事迹。

姓名

所载时间

事迹

王进喜

1958108

玉门王进喜钻井队9月份完成钻井进尺500947米,创全国最高纪录、世界少有纪录。(1960年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

焦裕禄

196627

河南兰考县常年遭受涝、沙、碱三害,全县149个大队,焦裕禄忍受着肝病的痛苦,跑遍了120多个,带领人民进行除“三害”斗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杨善洲

199961

1988年退休后隐居在云南大亮山,用11年的时间绿化了2.5万亩土地。他经常将路边的树苗、马路上捡的果核,种植到山上。

张桂梅

20191129

11年扎根云南大山之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20年来养育136名孤儿,实现了1800多名女生的大学梦。

—据《人民日报》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17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中国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会上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这表明,该会议
A.统一了各地早期党组织名称B.赢得共产国际对建党的支持
C.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总演习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2022-03-15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考文科综合模拟演练卷( 全国乙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之所以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十个方面的宝贵历史经验:



从图中任选一个历史经验,自拟关于“经验”的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100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勇当先锋,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华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   1922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次明确地提出“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这次大会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成为纲领明确的、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组织。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回望共青团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材料二   不同时期共青团的方针、任务简表

1949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完成打垮旧社会的任务,还要担任创造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新任务,在即将灭亡的旧社会的基础上建设新社会,教育培养青年一代积极地参加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
1957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一致通过《关于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共青团今后的方针任务是:团结和教育全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完成党的八大所提出的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历史任务而奋斗。
19818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十届三中全会以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争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为口号;以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青年为“四化”贡献青春、关心青年的切身利益、提高团员质量、增强团的战斗力为基本工作。

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和共青团的方针、任务,自拟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25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益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史三对

甲申对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阐释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发表。毛泽东看后表示赞赏,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窑洞对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赶考对1949年3月,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遍数风流还看今朝(百年大党面对面12)》

材料二   百年党史,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党,是命根子。毛泽东一生都心系党的建设这个命根子。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石仲泉《毛泽东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及其时代意义》

材料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据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8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窑洞对”的背景,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窑洞对”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史三对”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年大党重温“党史三对”的原因及时代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