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孔子言论的漫画。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   截至201812月,中图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据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
3 . 下图为某学生针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作的一幅漫画《一锅好汤》。其意是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使百家思想得到均衡发展B.兼采众家之长的理念
C.尚未实现学术的高度统D.使儒家思想名存实亡
4 . 如图漫画反映的措施是
A.封邦建国B.郡国并行C.推恩令D.“杯酒释兵权”
2021-02-17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确立B.税制改革影响深远
C.兼并战争愈演愈烈D.奴隶社会趋向瓦解
6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北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人教网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材料三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四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019-03-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插花中学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人物B和人物C分别是谁?

(2)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4)据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