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36次组卷 | 10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B.②——河姆渡文化
C.③——北京人遗址D.④——元谋人遗址
2024-02-08更新 | 50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A.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中朝,牵制外朝
2024-01-29更新 | 169次组卷 | 66卷引用:黑龙省双鸭山市红兴隆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4-01-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庸调制是唐前期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对作为自耕农的成丁课以定税的税制。它规定,每成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丁户逃亡,租庸调制地位日降。唐中期“安史之乱”(755-763年),造成了经济大破坏,国家赋税收入大减。随着大理财家刘宴对财政大力整顿,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扩大。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正月,正式颁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以“量出制入”为征课原则,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以产为征课对象,以货币计税,夏秋两征,钱粮和绢帛同缴。

——摘编自瑶喜臣《试论租唐调制到两税法的变革》《旧唐书》

材料二  北魏太和九年,正式确立均田制,与此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是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庸的制度化,这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整理自李羡於《论均田制的兴衰及其与租庸调制的关系》

材料三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创行两税法的条件及措施。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税收制度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正式确立均田制”发端于中国古代史上哪一重大改革?并简析“庸”的含义及作用。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6 .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2024-01-16更新 | 156次组卷 | 70卷引用: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王羲之D.祖冲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堂,最早在传说时代出现,专门用来祭祀。如图是根据《逸周书》绘制的,西周进行祭祀活动时,明堂内的位置安排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B.区域间相互交流频繁
C.宗法礼乐制度得到贯彻D.早期国家结构的脆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钱穆曾写道:“自西汉以来……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唐代更是出现了“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的说法。但是“部曲、杂户、工贾殊类”却无权参加考试。这主要体现了唐朝科举制(     
A.引领教育风尚B.维护社会稳定C.极大促进阶层流动D.开放范围有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