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图为新石器时代辽西小河沿文化和内蒙古中南部海生不浪文化的陶器比较图。 该图可以说明当时(     
A.公共权力诞生B.地域间文化交融
C.贫富分化加剧D.手工业技术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中国两大河流域史前文化圈的分布情况,据图可以推断(     

A.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B.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
C.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D.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距今约9000—7500年的贾湖遗址与距今3300年左右的殷墟遗址都位于今河南境内,两地相距仅300公里。图第一行是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第二行是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二者都刻画在龟甲等器物上。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B.多元一体C.开放包容D.善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安徽凌家滩文化和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大致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前者最大的墓葬中随葬了与红山文化器型相似的玉人(如图1、图2)、玉龟、玉猪、玉鹰等,后者的墓葬中发现了与凌家滩风格相近的玉璜、玉钺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社会阶级的分化日益明显B.两地先民以采集渔猎为生
C.中原文化辐射到周边地区D.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所示为学者蔡运章对山西陶寺遗址出土文物的研究成果。从中华文明探源的角度看,该学者的研究方向应是(       
A.论证社会分工的细化B.证实原始文字的萌芽
C.梳理工具技术的演进D.确认早期国家的形态
2023-07-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良渚文化在约5300年前发源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沿岸。在相关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一件黑陶罐腹部发现了四个连成一排、仿若句子、与后来的甲骨文有相似之处的符号(见下图)。对此合理的理解是(     
A.有助于破解古文字起源之谜B.甲骨文并非中国最早的文字
C.中国已开始系统地使用文字D.彰显了中华文明的高度发达
2023-03-12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早期中华文明区域分布广泛,有学者根据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绘制了如图。这主要反映了(     
A.南方地区文明发展滞后B.中原文明影响周边区域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点D.早期文明呈现区域分工
2023-05-02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学家苏秉琦把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为六大区系(如下图),指出这六个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最后汇聚成为中华文明。这一理论(     

①强调各区域文化对中华文明所作贡献
②说明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③指出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汇聚的统一体
④是利用历史文献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成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11-04更新 | 478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