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从遗址选出炭化种子1245粒,其中包括541粒水稻和638粒水稻基盘(水稻加工残留物)、33粒粟、27粒小麦及6粒大豆。据测年材料反映,农作物遗存可追溯到距今约5800年。该发现可以佐证(       
A.稻作农业起源于中原地区B.早期国家初具雏形
C.不同区域间经济物质交流D.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由于巴地地域地形破碎、山高路险、山河纵横切割造成交通不便,不利于同周边族群间经济文化交往,造就了巴地相对于其他文化有一种“文化滞后”现象。比如,当中原进入文明阶段时,中原周边之新石器文化也纷纷受到其影响而解体,但重庆三峡地区之新石器文化一贯延续到夏代早期仍然存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发展进程B.巴地文化同周边族群没有交往
C.交通状况决定文化发展程度D.三峡地区新石器文化最晚解体
2024-01-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模式表现为“融汇”和“辐射”的双重格局。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周边众多邦国的包围之中,如同在花瓣的中心,能够博采周围各个区域的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发展。由此可知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为(     
A.多元一体B.多元并存C.众星拱月D.民族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甘肃、青海一带发现的距今45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墓葬。这些墓葬中出现了合葬墓24座,其中有数座为夫妻合葬。在马家窑的一座个人墓葬里,发现的陪葬品仅陶器就有91件。据此可知,马家窑文化(     
A.出现阶级分化B.父权制已取代母权制C.萌生出私有制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记载良渚遗址的祭祀品出现了四大等级:第一等级以大限玉礼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二等级既随葬少量玉礼器;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这表明良渚时期(     
A.贵族特权意识的加强B.玉礼器的价值更昂贵
C.君主权威逐渐树立D.阶级分化已经产生
6 . 到了五帝时代晚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都先后出现衰落现象。同时,这些在本地衰落的周边文化都有向中原地区聚拢的趋势。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早期特点是(     
A.相互交融B.多元并行C.多元一体D.相互独立
2023-06-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祭祀遗存,包括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出土了各种人物塑像、事神玉器以及造型奇特的彩陶遗物。这表明红山先民(     
A.原始生活受神权影响B.完善了宗教治理体系
C.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阶级分化的程度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赵陵山77号墓为苏州良渚文化早期的一座重要墓葬。该墓不仅有彩绘痕迹,而且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除了陶器、石器外,仅玉器就达125件(套)之多。在墓主腰部右侧放置了代表权力的石钺,其孔内为神人鸟兽透雕玉饰。据此可知,当时的良渚(     
A.文明水平世界领先B.中原文化特征比较明显
C.已出现了社会分层D.产生以玉为代表的礼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