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发现的众多考古学文化为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丰富可信的地下材料。中国早期文明的分布呈现出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辽河流域文明,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和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等地的黄河流域文明,以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和以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等地区的长江流域文明构成的多元一体的文明分布格局。据考古学证实,曾经的中华大地上,确实存在过很多高度发展、处于文明起源阶段的文化,中华文明多源并起、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是合情合理的。

——摘编自张念征《浅析中华文明的早期起源》

材料二   中国早期文明是世界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家在距今7000-6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粟的痕迹,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有水稻的遗存。此外,大约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出现过不少以城为主的政治中心,如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等。商朝时,虽已用甲骨文书写典籍和历史文献,但比甲骨文还早的中国文字是陶文,它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初的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和良渚文化的陶器、玉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商代时期的青铜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如湖南宁乡发现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都是当时青铜工艺成熟发达的重要代表。

——摘编自刘英伟《论中国早期文明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遗址,并概述你对“中华文明多源并起、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是合情合理的”这一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早期中华文明成就的认识。
2023-10-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三星堆文化

材料一   1929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对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进行发掘,出土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文明;其城址规模很大,表明三星堆已步入国家门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了桂圆桥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青铜器显现出以尊为首,与罍、瓿、盘形成组合的礼器系列。其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青铜神像、神树等带有神异色彩的器物,表明这个古蜀王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和神权、政权一体化的系统。

——摘编自段渝《三星堆与巴蜀文化七十年》等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学习和吸纳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


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运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对其进行论证。
2021-05-23更新 | 901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海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