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的本质是虚无,“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此句蕴含的精妙的思想包括(     
①“无为而治”                                           ②“相生相胜”理论
③“道”是世界的根本                                 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④
2023-11-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关于老子和道家,教材的叙述是老子为“春秋后期楚国人”,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观点主要“见于《老子》一书”。但有学者说.“关于老子其人,记载歧异……其生活年代可能与孔子同时,但现在所见托其名的《老子》一书则写成于战国时期,有关思想观点的形成要晚于儒、墨学说”,由此认为,道家思想真正产生于战国时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于有争论的历史观点,需要考古学的进展来证实与证伪
B.教科书的权威性大于学者的观点,故应以教科书的观点为准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澄清
D.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避免价值判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023-06-10更新 | 9403次组卷 | 6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轴心时代的先哲提出了深刻的思想命题。春秋末期的左丘明言“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又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两者均(     
A.主张“和而不同”B.倡导“崇德尚贤”
C.崇尚“道法自然”D.重视“以人为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谈及某一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下列言论出自该学派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6 . 东方与世界的对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教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的成功。他的教导和他个人的品格都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乾隆(1711-1799年)与华盛顿(1732-1799年)是同一个历史时代中西世界权力巅峰的两位名人,但两人的现代性和对后世的影响却大不相同……当乾隆帝去世时,没有一个人会料想到,帝国盛世的幻象将在短短的四十几年后就被击破。在地球的另一端,乔治·华盛顿去世的时候,留下的是另外一份遗产。

——据严明《中西文化风物志》、吴晓波《乾隆与华盛顿》整理

材料三   “新加坡的成功的确是个奇迹,这里没有被外国殖民,没有当谁的附属国,或被某大国专门扶持。新加坡人是靠自己振兴了国家,这在全世界非常罕见,新加坡的经验比日本更能让中国受益。”

——1978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与李光耀的谈话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交流方式及思想主张上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概述孔子所处的另一个“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指出乾隆统治时期的中国面临怎样的盛世危机,从社会性质巨变的角度指出“帝国盛世的幻象”“被击破”的表现,并说明华盛顿留下的具有“现代性”的“遗产”主要指什么。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新加坡和中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你以“文明在包容互鉴中向前发展”为视角,结合材料三与所学,任选一国阐释其原因。(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时有人询问子贡,孔子的门生为什么那么庞杂。子贡曰:“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这反映出孔子
A.倡导经世致用学风B.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C.创新教育管理制度D.践行平等教育理念
8 . 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枝繁叶茂时期,有思想家认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该思想
A.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B.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体现了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D.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9 .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思想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东西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表述中属于他们思想共同点的是
①创办自己的学校   ②提倡因材施教   ③维护奴隶制度   ④对于中庸侧重于哲学思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是彩绘《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有人认为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出现了凳子、桌子、线装书、毛笔等物品是“穿越了时空”以下对该画作的认识恰当的是
A.画师美化孔子形象,抬高孔子地位
B.画师臆想的场景,不具有史料价值
C.画师以自身所处时代附会历史场景
D.该图真伪需考古学的支持才能判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