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二千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
(3)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91次组卷 | 22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死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春秋大一统”。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材料二 《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从仕途角度讲,孔子的一生是很不幸的。他官场不得志,有国家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也有其本身性格的问题。随着近代社会剧变,其思想地位也发生了变迁,我们以何种姿态认识它,成为一个新课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人对待儒学和孔子的真正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对待孔子和孔学。
2017-11-22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4 第1单元 第2课 东西方的先哲 B卷

4 .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

(2)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不同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材料一“星期休息,又云是孔子生日也。昨汪总长令部员往国子监,且须跪拜。众已哗然,晨七时往视之,则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钱念劬又从旁大声而骂,顷刻间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昨国子监送来牛肉一方。”

——《鲁迅日记》(1913年9月28日)


材料二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讲话。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出席该项大会。他强调……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新华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组织“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