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音乐是贵族教育中的重要的项目,一切典礼里都有音乐。当时孔子听了韶乐曾经“三月不知肉味”,他的教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讲音乐和前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特别注重音乐的感化力,他确信音乐不独可以陶冶个人的性灵,并且可以改变社会的品质。为尽量发挥音乐的道德功用,他有两种主张:第一,音乐要平民化,他的门人子游做武城宰,便弄到满邑都是弦歌之声。第二,音乐要受国家统制,低劣的音乐要被禁绝,当时郑国的音乐最淫荡,所以他倡议“放郑声”。

同时期的雅典知识分子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音乐能滋润人的心灵:“外观之美,音韵之和,能深印于儿童之心。其所引入者为善,则其将来发表于外者也为善。所引入者为恶,则其发表于外者也为恶。凡音乐上得良好之学问者,则其辨别美恶,仿佛出于天性”。亚里士多德也在《问题篇》中指出:“音乐在本质上是令人愉快的,在和谐的乐调和节奏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和人类心灵切合或血缘关系”。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西方对音乐教育的相同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孔子提倡的音乐教育与古希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予以简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孔子“放郑声”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认为:拿政令指导人民,拿刑罚划一他们的行为,这只能使人民不敢犯法,但并不能使他们知道羞耻;拿道德指导人民,拿礼节划一他们的行为,则人民不但知耻,还会越变越好。据此可知,孔子(     
A.主张维护原有政治秩序B.赞同用严刑峻法震慑人民
C.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D.鼓励统治者以礼仪治国
3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儒教”是一种文化的教派,同时是最接近自然神论的教派。“儒教”的领导者孔子是自然神论者,推崇“儒教”的中国民族是最接近自然神论的民族,伏尔泰同培尔一样,认为“中国是无神论的故乡”……在国家这个“大家庭”中,皇帝是最高的长者,被赋予“天子”的称号,具有祭拜天地的权利,所有百姓都要尊敬皇帝。

——尚菁《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解读》

材料二   宋代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按性质可分为宝物、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单是进口香料其名色就不下百种……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胶两县5个市舶司……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宋代海船可乘五六百人到千人以上。海船很多据推断福州一地就有300余艘宽一丈二尺以上的海船。

——曹中原《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肯定了孔子的哪些观点,结合所学概述孔子学说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结合所学,从宋代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022-09-2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由凡入圣的历程

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但他生前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地位在统治者的利用和儒学学派的推崇下日益提高。但这时他还主要是作为一个学者受到重视。秦始皇焚书和汉初黄老思想的盛行曾使儒学一度受到排挤,但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孔子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其形象逐渐被神化,不断被各代统治者加封。西汉时孔子被称为“褒成宣尼公”,两晋时被称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先王”,隋文帝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改称孔子为“先圣”,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两宋时孔子地位进一步提高,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更加重视利用儒家的思想控制功能,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并明令全国各府县学都祭祀孔子。清朝统治者对孔子的崇奉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朝代,这时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清朝的几个皇帝还亲自到曲阜向孔子致祭。至此,孔子已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成为关系国泰民安的圣人。

-----岳麓版历史教材《文化发展历程》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历史现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
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
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2021-12-09更新 | 3328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存在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对此启发较大的是
A.孔子B.商鞅C.老子D.墨子
2021-11-12更新 | 30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老子告诫统治者应该俭约谦下,不高居人民群众之上。他极力反对统治者奢侈无度,纵欲横行,并告诫统治者要清净寡欲,对人民的压榨要有度,不然会适得其反。据此可知,老子
A.发展了早期民本思想B.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
C.极力反对韩非的主张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认为执政者应当以宽广的胸怀虚心听取民众的意见,赞美之词听得进去,批评也应乐意接受。老子大加赞赏水的无为又无不为,至柔又不可战胜的品格,告诫统治者要想有所建树就要学习水的品德,利于民而不争,讲仁德,讲诚信,讲善政,使民有时,与民为善。老子对统治者恃强凌弱,对百姓横征暴敛,肆意妄为的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认为繁重的税赋,执政者的“有为”是百姓贫困、国家难以治理的根源。

——摘译自老 子《道德经》

材料二



雕塑《哀悼基督》(149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概括材料二所蕴含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与老子民本思想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孔子看来,执政者如某真正地用善道去教育引导人民,广大人民也就会像风吹草低一样被感化而自觉地走上善道。这说明,孔子
A.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B.虽恢复等级森严礼乐制度
C.宣扬“有教无类”的思想D.认为道德教化益于国家治理
10 . 观察下面《孔子周游列国图》,有学者戏称孔子的周游实为“颠沛流离”的“穷游”。孔子出现这窘况的主要因素是
A.孔子学识才能B.自身经济实力
C.时代发展潮流D.学术辩难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