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方法一   史料研读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皇帝的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方法二   问题讨论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

①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

②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8-10-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并发现了“削山填沟”的痕迹,即史籍上所谓的“堑山堙谷”现象。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时的社会
B.秦代的该墓葬可揭示秦皇族的发祥地
C.建筑和墓葬中可能出土画像砖和玻璃
D.文物和史籍等文献资料是第一手史料
2018-01-01更新 | 12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城,源起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早期政权的疆域防御,历经2000多年的建筑史,涉及12个历史朝代的22个历史政权,其分布与演变是中国古代政权及防御边界演变的缩影与见证。长城除了作为边疆的防御边界外,还连接了中华文明与周边多种文明,是丝绸之路跨区域、跨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重要纽带。长城蜿蜒2.1万公里,跨越高山、峡谷、丘陵、草原、沙漠、绿洲等多种地貌,不同地貌下的长城建造充分吸收当地建筑特征与范式,形成独特的建造技术与工艺,土筑、石砌等技术高超。长城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题材之一,它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演化成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陈同滨、王琳峰、任洁《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和《长城保护总体规划》。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上正式审议通过了《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根据这一方案,长城将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依托。

——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保护长城的意义。
2021-04-1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诸侯国
士兵数十万百万百万数十万数十万数十万七十万

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
A.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
B.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
C.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
D.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
5 . “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这说明“谶语”
A.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B.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
C.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D.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记》载陈胜、吴广等人因雨无法按时抵达渔阳服役,按律当斩,因此在大泽乡起义。而出土的秦简记载:朝廷征发徭役,不去的罚两副盔甲;耽搁迟到的,超十天罚一甲、六至十天罚一副盾牌、三至五天的要遭到斥责。由此可知
A.《史记》虚构了起义原因B.秦朝厉行“法治”维护统治
C.秦朝的徭役负担非常沉重D.一手资料价值均高于二手资料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表现。
2021-01-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秦朝的官吏须经过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经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朝
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
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
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
2017-12-12更新 | 58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