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B.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C.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2 . 为解决诸侯“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威胁中央的问题,采取削减诸侯封地并平定七国叛乱的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这说明汉初(     
A.阶级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B.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
C.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D.以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西汉初年,“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于是,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惠帝、吕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据此可知,西汉统治者(     
A.汲取秦朝速亡的教训B.注重发挥国家的职能
C.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D.为开拓疆域蓄积力量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文帝继位时,“绛侯(周勃)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还与颍阴侯灌婴择取“长者士之有节行者”斥退文帝举荐的贾谊。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皇帝下令居住在长安的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汉文帝的这一做法(     
A.使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B.旨在调整中央决策体系
C.推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推动世官制度走向消亡
7日内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汉时期在地方推行由官定物价标准的“平贾”制,秦朝至西汉初期平贾的制定属于县,到了西汉中后期,平贾的定价中心由县转移到了郡。这一变化说明(     
A.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提高B.地方行政权力趋于膨胀
C.政府对物价干预日渐松弛D.抑商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文帝二年,朝廷对功臣集团进行分化,下令凡不在朝中任职的功臣列侯,未得到文帝特许,必 须前往封地“就国治民”。文帝四年以后分封的侯国都不在王国境内,而位于汉郡,以避免列侯与 诸侯王交往。由此可知,汉文帝意在(     
A.加强郡县治理B.扩大政府赋税来源
C.巩固皇权统治D.削减功臣列侯封地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淮南子》记载,西汉时期“汾水濛浊而宜麻,沸水(济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浊而宜菽,雒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呈现不平衡性B.农业种植因地制宜
C.政府重视提升生产技术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八)历史试题
9 . 据记载.汉“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这(     
A.影响了政府统治基础B.抑制了通货膨胀现象
C.调整了休养生息政策D.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10 . 下表为西汉吕后时期(公元前187年—前180年)剥夺的王国封地(部分)。据表1可知,当时(       
王国说明削夺封地时间归属
刘邦之子刘友封地常山郡高后元年立惠帝子为常山王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济南郡高后元年立吕台为吕王
刘邦之弟刘交封地薛郡高后六年立张偃为鲁王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琅琊郡高后七年立刘泽为琅琊王
刘邦之子刘恢封地全境高后七年徙吕产为梁王
刘邦之子刘建封地全境高后八年立吕通为燕王

A.地方势力得到有力遏制B.王国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C.封国政策发生根本转变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
2024-05-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