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如表为汉武帝、汉成帝时期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概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时期概况
汉武帝时期引入西域苜蓿(后在宁夏、甘肃等地推广种植);赵过推行先进的耦犁、耧车等农具,实行“代田法”(后在全国推广使用)
汉成帝时期农学家氾胜之受命推广种植小麦(此后小麦逐渐取代粟成为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实验推广区田法、溲种法等农业技术(后推广到黄河流域)
A.关中农耕文化的影响力较强B.物种交流解决了北方的人地矛盾
C.关中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D.农业技术推广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
2021-06-09更新 | 7783次组卷 | 79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12次组卷 | 6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从儒家“本体论”的角度,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朱熹强调“正君心”,二者都
① 站在维护君主统治的立场                       ② 强调君主应与上天意志合拍
③ 有利于限制约束君主作为                       ④ 否定了先秦儒家的基本宗旨
A.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2021-06-0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文帝时,铸四铢钱,面值“半两”。并取消禁止私铸的命令,准许诸侯王国铸钱。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武帝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集权B.解决了王国问题
C.阻碍了经济发展D.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兰芝是建安年间庐江府吏焦仲卿的妻子。她受过较高的教养,出嫁到婆家,每天从鸡鸣开始织布,夜夜不得休息,只用三天就织出了五匹布。而婆婆却百般挑剔,认为不懂礼节,举止随便,并要焦仲卿休了她。焦仲卿了解了情况后,长跪乞求说,若是休了她,我决不再娶。焦母听后大怒。焦仲卿请兰芝暂时回娘家暂住,等他公事办完,再去接她回来。

刘兰芝把仲卿比作磐石,把自己比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回家不多日,便有媒人来为县令第三郎、府吏第五子说亲,兰芝都一一拒绝。兰芝哥哥听说后,对其说:有郎君不嫁,你还想去哪里?兰芝仰着头回答道:你说得不错。在家事夫婿,中途回兄门,由你安排吧,我哪能自己决定。夜深人静了,她下了最后的决心,提起衣裙,脱去丝鞋,投水自尽。焦仲卿知道后,也在树下自缢而死。

——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兰芝投水自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兰芝投水自尽的行为。
8 . “《春秋》之道,……虽有知,心不览先王,不能平天下。然则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己。故圣者法天,贤者法圣,此其大数也。”据此可以推知
A.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效法古人B.奉天法古是治国的原则
C.孔子认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D.墨家提出的判别标准是“法天”、“法圣”
2021-08-2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