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的记载(部分)。由此可知,当时(     

卷四六《陈宠传》

和帝时,“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奸贪,诉讼日百数”

卷六一《左雄传》

安帝时,冀州“多豪族,好请托”,“贪滑二千石”多“与交通”

卷五一《陈龟传》

顺帝时,“三辅强豪之族,多侵枉小民”

卷六七《党锢苑康传》

桓帝时,“太山……郡内豪姓多不法……夺人田宅”
A.社会矛盾尖锐B.中央集权加强
C.党锢之祸严重D.宦官外戚专权
2024-02-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汉光武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大多以战争局势为主题,如《更始时南阳童谣》等。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多以描写经学大师为主,如《诸儒为贾逵语》等。这说明(     
A.西汉文学缺乏鲜明特色B.歌谣是文学的唯一形式
C.文景之治阻滞文学发展D.文学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后汉书》记载刘秀发布过一系列相关诏令,如建武二年诏曰:“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态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建武六年:“诏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这有利于(     
A.强化儒家伦理B.打击豪强地主C.实现吏治清明D.抑制土地兼并
2023-10-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依靠“累世经学”以达到“累世公卿”的目的。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富,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材料意在说明,东汉时期(     
A.确立了九品中正选官制B.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C.逐步形成了门阀的基础D.社会阶层日益流动
2023-10-1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籍评述汉末一人物:“资益州(今四川成都)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据此判断,这一人物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刘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后期,太学生联合世族官员结为“部党”,借助儒家伦理大肆营造舆论,开展反对宦官擅权的政治斗争,时称“党人清议”,最终遭到镇压。东汉时期的清议运动(     
A.塑造了清正的舆论环境B.折射出政坛的黑暗腐朽
C.客观上使外戚势力崛起D.凸显了儒学的教化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光武帝刘秀曾经引用《黄石公记》阐发他的治国思想,“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逸政有忠臣,劳政多乱人。“由此可知(     
A.西汉初以道家思想治国B.刘秀治国能从现实出发
C.当时采用法家思想治国D.儒家正统地位尚未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东汉初年,刘秀改革弊政,完善察举制,“退功臣而进文吏”,广纳贤才,在他们的辅佐 下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据此可知,“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关键是(     
A.轻徭薄赋B.重视儒学C.抑制豪强D.选贤任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时期,有这样一群人拥有特权,朝廷用人主要从他们当中选取,累世尊贵显达。另外他们还广占土地,隐庇人口,拥有私人武装,横行郡县,权势有时超过官府。材料可用来印证东汉时期(     
A.外戚宦官相互勾结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地方豪强势力膨胀D.边疆地区动荡不安
10 . 尚书本为“少府(负责皇帝私财及生活的机构)属官治文书而已”,至光武帝时,则逐渐转为行政职位;东汉李固曾说:“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出纳王令,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尚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宦官专权乱政的现象B.适应了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
C.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D.反映了宰相权力的不断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