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为汉光武帝在位时期众多官员的事迹(节选自《后汉书》)。这反映出东汉初年(     
姓名职位事迹
郭汲(山西)并州牧“所到县邑,老幼相随,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老)德英俊”
杜诗(河南)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卫飒(湖南)桂阳太守“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
A.吏治整顿成效显现B.儒学教育体系日渐完备
C.刺史制度收效显著D.察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所示是两汉时期湖南部分郡属县数、户口数及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时期

下属县数/个

户口数/户

口数/人

户均人数/人

公元4年

47

126858

717449

5.66

公元140年

49

649839

2813266

4.33

注:表中数据为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
A.土地兼并严重B.农业技术领先C.流民大量涌入D.政府政策倾斜
2023-12-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3 . 外戚家族的煊赫在汉代特别突出。像西汉之吕氏、霍氏、王氏,东汉之窦氏、邓氏、阎氏、梁氏,都是一旦专权,则子弟亲党布列于朝廷。这种现象(     
A.有利于维系汉朝的统治B.是专制皇权异化的结果
C.根源于宦官专权的政局D.说明女性社会地位优越
2023-12-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御史由最初的君主秘书人员逐渐演变为集文书枢机之权和监察之权为主的核心监察官,御史大夫秩两千石且为副丞相,御史机构的设置和分工更加清晰,“给事殿中”“理众官”等官员在秦代御史执掌监察权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化和精密化。西汉初期,御史的办公场所是位于宫中的御史大夫寺,此时的御史与秦朝时一样也成为沟通皇权与相权的重要节点。西汉中后期以来,虽然御史大夫外化为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侍御史仍继续留在中朝,并通过与尚书在行政机制的分工等方面的适应性调试,发展了原有的监察之权,御史与尚书最终成为中国古代的专门监察官员。

——摘编自牟学林《从枢机到监察:西汉御史机构的职能转化》

材料二   东汉时期,尚书台尽管是总理政务的中枢机构,但却已享有一定的监察权,其机构设置也较为完善,尚书令、尚书左丞以及诸尚书都获得了较大的相互独立行使的监察权。就监察对象而言,尚书台不仅可以监督台内官员,还可以弹劾台外官员的不法行为。虽然在实践中尚书更多的是行使其对外朝官员的弹劾权,但无论是台内官员,还是台外官员,都在尚书台的监督范围内。尚书台官员不仅可以劾奏官员的政治犯罪,还可以就官员违反礼制的行为进行纠举。尚书台的监察权是东汉多元监察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西汉时期尚书仅临时性地弹劾官员相比,无疑是一大突破。

——摘编自王娟《东汉尚书台监察职能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御史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时期的监察体制“无疑是一大突破”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时期监察体制演变的历史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昔秦王见周室之失统,丧权于诸侯,自以当保有九州,见万民碌碌,犹群羊聚猪,皆可以竿而驱之,故遂自恃,不任人封立诸侯。及陈胜、楚、汉,咸由布衣,非封君有土,而并共灭秦,遂以败也……高帝怀大智略,能自揆度,群臣制事定法,常谓曰:“廊而勿高也,度吾所能行为之。”宪度内疏,政合于时,故民、臣乐悦,为世所思,此知大体者也。 王翁(王莽)嘉慕前圣之治,而简薄汉家法令,故多所变更,欲事事效古。 美先圣制度,而不知己之不能行其事。释近趋远,所尚非务,故以高义退致废乱,此不知大体者也。

——摘编自东汉桓谭《新论》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亡汉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莽改革的不足之处。
2023-12-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描述当时的关东地区是“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汉朝时一石约120斤)”;东汉政论家仲长统说关东“今通肥饶之率,计稼穑之入,令亩收三斛(1斛约为120斤)”。据此可知,汉代(     
A.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的繁荣B.铁犁牛耕技术在关东得到广泛推广
C.统治者重视农耕经济发展D.关东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2023-12-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光武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大多以战争局势为主题,如《更始时南阳童谣》等。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多以描写经学大师为主,如《诸儒为贾逵语》等。这说明(     
A.西汉文学缺乏鲜明特色B.歌谣是文学的唯一形式
C.文景之治阻滞文学发展D.文学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思想家王充曾说:“古之戎狄,今为中国;古之裸人,今被朝服;古之露首,今冠章甫;古之跣跗,今履商舄。”他描述的是(     
A.民族交融逐步加强B.华夷差别完全消失
C.统治阶级因俗而治D.社会经济文化繁荣
2023-12-04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关于两汉的史实中,表述正确的是(       
A.王莽新政导致了西汉灭亡B.农民起义导致了光武中兴
C.外戚专权导致了党锢之祸D.黄巾之乱导致了州牧割据
2023-1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6个等级,认为东汉民德最优。下列所述中国古代各朝代民德升降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注:梁启超认为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A.东汉上升得益于光武中兴,推行礼治B.五代时期与三教并行政策相关
C.明朝末年源于宦官专权、外戚干政D.清代的表现是因理学遭到打击
2023-12-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