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光武帝刘秀重视争取民心,以“柔道”治天下。同时,却以铁腕治吏,即使是尚书、三公,一旦有过错,也常被拖到皇帝面前捶扑鞭打,毫无体面可言。刘秀的这些做法(     
A.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B.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C.造成诸侯国势力膨胀D.加剧了外戚宦官专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
C.捍卫皇权永固D.维护儒家正统
2022-02-0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  )
A.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B.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
C.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D.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
2022-02-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太守—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
A.外戚干政现象严重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
C.地方管理效率低下D.中央集权潜伏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东汉画像石,画面中描述的主要是豪强地主庄园生活,上面一格主要刻人物,下面一格刻庄园的一角。在这个庄园的院落里,正在进行杂技表演,主人及其家属、侍从正在观看:而另一个房间里的织女却在继续从事着纺织生产,有的纺纱、有的络纱、有的摇纬、有的织布。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政治相对清明B.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
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D.与民休息政策成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后汉书·伸长统列传》称:“光武皇帝愠教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时的台阁
A.是丞相等三公的下属机构B.完全掌握国家的决策权力
C.是新的行政中枢D.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权分于太守、郡尉和郡丞。东汉时,郡太守都由中央委派,“并省诸郡都尉,并职于太守”,只有在有军务的郡才设置郡尉。这一变化可能导致
A.地方行政效率下降B.郡县制度遭到破坏
C.地方割据因素增强D.地方军务完全废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时,刺史“以小制大”,监察地方,东汉继承了这一制度。东汉灵帝年间爆发黄巾起义,四方多事,朝廷选派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的军事、财攻、民政大权。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监察区“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B.形成路、州、县三级制度
C.东汉皇帝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D.出现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局面
2021-07-07更新 | 541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中师大海丰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曹操描述当时的状况:“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
A.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B.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
C.西晋中期的八王之乱D.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
2021-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出土一块汉画像石(图为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庄的“丰收宴享,饱饫烹宰”场景,左侧是粮仓。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政治相对清明B.休养生息政策成果显著
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D.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
2021-02-23更新 | 739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