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史载先秦至隋代黄河决溢改道基本情况表,据如表推断,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代基本情况
先秦、秦决溢改道的记载很少
西汉决溢达十次之多,其中五次都导致了改道
东汉决溢一次。前期河患严重,王景治黄后河患减轻
魏晋—隋长期安流,三百多年只有三次决溢
A.治河官员的贤愚B.历史记述的疏密C.农耕区域的伸缩D.封建王朝的盛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东汉《四民月令》记载“是月(五月)也,可别稻及兰”,“别稻”即移栽。成都东汉墓出土的水田模型显示,水田内每块秧田都有整齐成行的秧窝,其行距、窝距一致,极易让人联想到“育秧移栽”的秧田;广东佛山东汉墓出土的水田模型,田块被田埂分成六方,在第五方田中,有表示秧苗的筐点纹和插秧俑。据此可知(     
A.文献记载的真实性须经考古发掘验证B.东汉广东农业精耕细作水平更高
C.考古发掘证实东汉成都推行育秧移栽D.东汉水稻育秧移栽技术有所发展
2024-04-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7日内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4 . 据《四民月令》记载,家兵每年二月,要“顺阳习射,以备不虞”;三月“农事尚闲”,可“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八月“得凉燥,可上角弓弩”。九月“缮五兵,习战射”。十月“培筑垣墙”等等。这一记载充分反映了(     

A.东汉时期地方军阀割据问题的严重B.豪强以隐蔽方式拥有强大军事力量
C.东汉统治者有效强化对农民的控制D.两汉时期的外戚宦官专权问题严重
2024-05-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仲长统传》记载,汉代庄园主“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而在“重人轻地”的政策下,他们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交纳“赀算”(商贾以外居民的财产税)、酒税、盐铁税。据此可推断(     
A.编户齐民在基层得到推行B.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得益于赋役政策
C.庄园与外部市场联系密切D.庄园为小农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东汉初年,光武帝下诏,令自己的家族发源地南阳撰写地方风俗历史,主要记载“耆旧节士”“名德先贤”。不久,沛、三辅地区和光武帝家族的早期活动区域鲁、庐江也兴起修撰郡国书的风气。据此可知,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B.尊重地方历史传承
C.安抚地方豪强势力D.彰显皇帝统治权威
2024·河北·模拟预测
7 . “冬无雪”是反映暖冬或气候干旱的典型现象。下表是“冬无雪”的相关记载情况。

时间

记载情况

解读

先秦至西汉中前期较为罕见部分学者将“冬无雪”记载情况视为汉唐气候变迁的重要证据。但实际上,“冬无雪”记载的变化还与多种要素相关。有学者指出,西汉后期,冬麦推广;天人感应思想下,“冬无雪”沦为灾异天谴的外在形式,被赋予更多的政治意蕴;史书记录灾异功能强化等均影响“冬无雪”的记载
西汉后期逐渐出现
唐代相对较多
关于“冬无雪”的记载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真相B.说明历史解释就是否定传统
C.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D.多元研究视角拓展历史认识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两汉时期,豪族势力逐渐在乡里社会发展起来。《汉书》记载:“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后汉书》记载:“(陈球)迁南阳太守,以纠举豪右,为势家所谤,征诣廷尉抵罪。”“(李通)世以货殖著姓……为闾里雄。”“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间里。”据此可知(     
A.宗族势力与观念冲击乡里秩序B.刺史制度针对地方豪强而设立
C.六国势力与意识威胁统治秩序D.豪强势力直接导致两汉的衰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为文献中记载的汉代皇帝的一些做法。它反映出当时经学(     
文献记载内容
《汉书·宣帝纪》(宣帝下诏)传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令郡国举孝弟,有仁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汉书·杜周传》(成帝在对策时说)天地之道何贵?王者之法何如?“六经”之义何上?人之行何先?取人之术何以?当世之治何务?各以经对。
《后汉书·光武帝纪》《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汉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
A.成为朝廷处理政事基本依据B.在统治者的异化宣传中趋于僵化
C.逐渐罢黜其他思想成为正统D.被作为处理社会事务的法律规范
2024-04-23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后汉书·安帝本纪》记载,永初元年(107年),朝廷从江南的丹阳、吴郡、豫章调粮赈救江北饥民。时隔七年后,朝廷又从江南的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等郡调粮北运,或赈济饥民。由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形势出现逆转B.长途粮食贩运贸易活跃
C.江南农民赋税负担加重D.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