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东汉时期的社会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释放奴婢”是推动“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重大惠民措施。《后汉书·仲长统传》中也有“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失去土地被迫依附于豪强的人口)万计”的记载。

有人据此得出,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盛。为豪强地主劳动的,大多数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所以奴隶是东汉时期主要的劳动者,东汉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奴隶社会。

也有人提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是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东汉时期的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但仍存在奴隶制残余。

——据《后汉书》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对材料中某一种观点肯定、反对或修改均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后期,太学生联合世族官员结为“部党”,借助儒家伦理大肆营造舆论,开展反对宦官擅权的政治斗争,时称“党人清议”,最终遭到镇压。东汉时期的清议运动(     
A.塑造了清正的舆论环境B.折射出政坛的黑暗腐朽
C.客观上使外戚势力崛起D.凸显了儒学的教化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东汉末年,孔融和陈群就“汝、颍人物孰优孰劣”的问题进行了论争。孔融列举了多位汝南历史上的名人,并对他们进行品评,或凸显其功业,或凸显其德行名节。陈群则以颍川大族的当世功勋为例回应孔融。这种评价人物的现象在汉末较为普遍。这表明当时(     
A.官员考核注重德行与功业B.门第成为选官主要依据
C.士人具有激浊扬清的风貌D.社会动荡亟需儒学复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某种角度看,东汉部分士族的萌生是一次巧妙地"钻空子":政府允许时人“通经入仕”,但经书并不易得。他们以“诗书传家”的方式保障文化特权在代际之间传承,世代为官。这说明(     
A.统治阶级限制经书的传播B.东汉后期国家吏治的黑暗
C.察举制选官标准存在弊端D.文化垄断与传播工具有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王莽称帝后,大量更改地名,如为体现以“新”朝代“汉”朝,将安汉改为安新,汉阳改为新通;为体现吉祥,将曲逆改为顺平,符离改为符合,无锡改为有锡;为体现儒家孝道,将亢父改为顺父。为此,其诏书中新改之地名常需要注明原名。这一改革措施(     
A.推动儒家思想向民间渗透B.导致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混乱
C.造成行政资源的大量浪费D.深刻改变了东汉的社会习俗
6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2022-07-14更新 | 7200次组卷 | 69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