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是小明整理的中国史学大师司马迁的个人成长条件,但老师说他还遗漏了一项。小明遗漏的是
A.皇帝为他设立史局,并配选了助手
B.他曾周游南北各地,了解风土人情
C.他与监修官员意见不合,潜心治史
D.他一生不入仕途,倾心于史书撰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列体现司马迁治史抱负的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文章经世之业,立言亦期有补于世”
3 . 海昏侯墓钩沉汉代海昏墓的发掘是建国以来一次重大考古成果。

材料一:刘贺(前92-前59年),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曾嗣位昌邑王。昭帝驾崩后,被拥为帝,27天后被废。元康三年(前63年),又降为海昏侯。33年中经历王——帝——侯三种身份转变。

材料二:墓中出土的数千枚竹简进行初步识读,已知其中的内容有《论语》《易经》《礼记》《孝经》等儒家经典,还有农书、方技类文献。

材料三:在墓主遗骸腰部放置的一枚刻有“刘贺”的白色玉印。文献记载,西汉要求王侯每年八月给朝廷献金,在出土的金饼上发现有“臣贺……元康”等字样。



(1)材料一中“昌邑王”一类的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2)材料二出土的竹简内容有何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断定墓主身份是刘贺?
2019-10-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六校2017年高三第二次(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小明整理了一位史学家的成长条件,这位史学家是
有良好的家教和家传
师从当时著名学问家
周游考察历史的古迹
任史官饱览国家藏书
坚忍不拔、忍辱著述

A.司马迁B.司马光C.章学诚D.梁启超
2019-10-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六校2017年高三第二次(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礼”的变迁

材料一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材料二   1912年8月17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礼制》。内容如下:


第一章 男子礼
第一条 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第二条 庆典、祀典、婚礼、丧礼、聘问,用脱帽三鞠躬礼。
第三条 公宴、公礼及寻常庆吊、交际宴会,用脱帽一鞠躬礼。
第四条 寻常相见,用脱帽礼。
第五条 军人、警察有特别规定者,不适用本制。
第二章 女子礼
第六条 女子用礼,适用第二、第三条之规定,但不脱帽。寻常相见,用一鞠躬礼。
第七条 本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问题:
(1)材料一、二中“礼”的含义有何差异?
(2)如何理解材料中“礼”的差异?
(3)你认为《礼制》在当时推行会遇到哪些阻力?
2019-10-1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史书中最有可能记载牧野之战的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史通》
D.《文史通义》
7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书中说“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曲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儒学实际上吸收了
A.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B.法家中央集权思想
C.战国阴阳五行思想
D.周公礼乐制度文化
8 .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2019-09-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两汉期间,山东的邹、鲁流行一句俗谚:“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这里的“经”主要是指
A.医卜历算
B.诸子百家
C.诗书易礼
D.佛教经典
10 . 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籯(音yíng,竹笼),不如一经。该谚语流行不早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后期
D.西汉中期
2019-09-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