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制度本身不是孤立的,制度之间的互动作用远远大于单个制度的叠加。下列选项符合此认识的是(     )
①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②羁縻制猛安谋克制奏折制
③租调制均田制三长制④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3-31更新 | 45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面是从一部《魏晋南北朝史》的“大事年表”中摘录的几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正月,魏定族姓,清流品。改拓跋氏为元,其余鲜卑复姓均改。
②……三月,王濬自武昌顺流直下建业。吴主孙皓投降,吴亡。中国再度统一。
③……四月,刘备即帝位,改元,是为汉昭烈帝,史称蜀汉。
④……八月,秦诏分道南征,图谋灭晋。十一月,晋谢石等于淝水大破秦军。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①②
3 . 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普遍发展,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侨雍州(襄阳地区)“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熟,“恒为丰国”。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A.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B.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C.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 . 东晋时期,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被称为“侨人”,东晋设置与侨人原籍同名的州、郡、县对其进行管理,称为侨州、侨郡、侨县。起初东晋给予侨州郡县有户籍的侨人免除赋役的优待,而且对侨州郡县的豪强大族荫庇人口的做法也未加以限制。东晋的上述做法在当时(       
①鼓励了北方人口南迁       ②有利于江南地区开发
③带来了一些社会隐患       ④导致了东晋政局动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02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其主要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开始使用B.北方战乱人民大量南迁
C.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D.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09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古都变迁

材料一   刘敬说上(刘邦)都关中,上疑之。⋯⋯良(张良)曰:“⋯⋯夫关中左毅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是也。”于是上即日驾,西都关中。

——《汉书·张良传》

材料二   他(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把政治中心迁到中原的中心地带,有利于将来进一步的统一,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迁都实现完全的、彻底的汉化。果然在迁都已成定局的时候,孝文帝就开始实行一系列更加彻底的汉化措施。


——葛剑雄《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

材料三   金元及清以女真、蒙古、满州边族入主中原,定都于北京是既可以控制中原,又可以照顾到本土的最佳选择。明成祖一则由于他出身燕王,燕京是他的根据地,一则也由于为了要防御蒙古之再度南下,也就在南北二京之间选择了北京。金元明清之所以要选中北京定都,那是由于这几个政权都需要兼顾塞外与中原,而大运河漕运又足以解决都燕的供给之故。

——谭其骧《中国七大古都》序


(1)根据材料,概括张良主张在关中建都的理由。
(2)孝文帝改革时把都城迁到了哪里?简要说明孝文帝迁都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金元明清”定都北京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隋炀帝即位后,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为此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在开河过程中仅通济渠便先后征调民夫二百万,隋炀帝还在沿途建置了许多专供个人享乐的“御用”工程。开通后的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国君主多用“武”谥(谥号),有学者认为这不仅是对开国君主生平事迹相对客观的反映,也是继位者对开国君主“武功”的溢美。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武”谥的使用(     
A.表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反映出儒学文治功用的削弱
C.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D.体现了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10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取得明显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②南方的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京杭大运河促进南北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