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古代王朝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都城及现今地名统计表。

注释:①商代商城原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把瑚蝴壮迁址殷。
②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
③隋唐两代均以洛阳为东都,
④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明代商嗡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
⑤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政府把高强郎氇归匕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阅读表格,从中分别提取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2 . 东南西北人。颜之推,祖籍琅琊,先祖随晋南渡,一生间关南北,历仕南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朝,自叹“三为亡国人”,饱尝离乱、深怀忐忑。
(1)颜之推辗转南北间可能见到的下列场景有_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五胡入华,民族杂居B.战场厮杀,火器争雄
C.吴音胡语,流转耳畔D.胡床风靡,垂足怡然
E.北朝士人,研习汉籍

(2)颜之推个人命运,深系于家国时代。①其所悲于______;②其所幸于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动荡离乱B.融合更新C.社会失范D.重归一统

(3)隋唐承转,兼采南北,创制革新,再铸中华。按要求,将下列字母所示内容,涂写在表格空白处。


面临问题

应对方案

人才推荐制度下,地方门阀,盘根错节,威胁统一。


传统中央官制下,宰相指挥百官,助理天子,皇权相权,关系微妙。


南北朝三百年间,中原与周边民族盛衰更迭,交错相存。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民族和解政策
(4)简要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是东晋时期主要官员上疏朝廷的相关内容。据此推知,当时(       

上疏时间

原文

出处

公元362年“丧乱缅邈,五十余载,先旧徂没,后来童幼,班荆辍音,积习成俗,遂望绝于本邦,宴安于所托。”《晋书》
公元362年“士民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老子长孙,亡者丘陇成行。”《资治通鉴》
公元413年“所谓父母之邦以为桑梓者,诚以生焉终焉,敬爱所托耳。今所居累世,坟垄成行。”《宋书》
A.争权夺利导致士族势力衰落B.推行“土断”的时机渐趋成熟
C.江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经济重心南移条件初步具备
2024-05-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二)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关于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的相关史料记载。据此可知该工程(     
出处史料
《晋书》刘裕敢怀奸计,屯聚芍陂,有扰边之志,宜遣烧之,以散其众谋
《晋书》元帝(司马睿)遣甘卓、陶侃等北伐,默劝侃讽喻百姓,共修芍陂,以供军用
《宋书》高祖(刘裕)将伐羌,先遣修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
A.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B.是宋代开始修建的
C.得到了百姓大力支持D.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地区时期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水以北郡数秦岭淮水以南郡数
西汉1037429
西晋1628676
A.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B.政治中心开始实现南移
C.西汉的疆域比西晋小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2023-12-14更新 | 330次组卷 | 57卷引用:河北省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两汉到魏晋时期的人口统计情况。对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度

公元(年)

户籍(户)

口数(口)

西汉       平帝元始二年

2

12 233 062

69 594 978

东汉       光武帝中元二年

57

4 279 634

21 007 820

东汉       桓帝永寿三年

157

10 677 960

56 486 856

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

280

2 459 840

16 163 863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B.少数民族内迁使畜牧区域东移
C.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D.连续的战乱使大量人口脱离了国家户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民族时间关于民族迁徙情况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年)并州大旱,人民饥荒,不少羯族东出山西,流入山东、河北
鲜卑北魏圣武帝(213~218年)大泽(今胡伦池)多沼泽,不宜游牧,故迁至水草丰美的河套、阴山一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末年,诸雄争霸,曹操派人将氐人五万余徙居扶风、天水二郡
A.缓和了南北民族矛盾B.致使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丰富了江南人民物质生活
8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建兴九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由此可见(       
记述出处
五月,辛巳(司马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宣王(司马懿)还保营。[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帝(司马懿)攻拔其(诸葛亮)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唐]房玄龄等《晋书》
当宣(晋宣帝司马懿)、景(晋景帝司马师)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陈寿、王隐(晋史官,《晋书》史料多出自其所著史书)咸杜口而无言……至习凿齿《蜀汉广汉太守习祯后裔》……历代厚诬,一朝如雪。[唐]刘知几《史通·直书》
A.作者的观点取决于史料选取B.史学家的身份和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
C.成书越晚的史书客观性越强D.后世无法通过历史文献揭示历史真相
2023-07-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刘备。《三国志·刘璋传》
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
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
10 . 下表是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
西晋48%19.1%32.9%
东晋78.4%7.4%14.2%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经济重心渐趋南移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有所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