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     
史料来源
“昔黄帝有子十二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志》
A.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封建化B.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体现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2 . 鉴于“雍土多诸侨寓”,大臣王玄谟建议“所统侨郡无有境土,新旧错乱,租课不时,宜加并合”。南朝宋孝武帝将此付诸实施的结果是(     
A.士族加剧对人口的隐瞒B.南北对峙局面得到了缓解
C.门阀势力因此得到膨胀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 . 小麦本是北方的旱地作物。东晋南朝,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有所增多,但是分布非常有限。两宋之际,一方面,由于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迁,人们对于麦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麦价飞涨;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推广小麦种植,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据此可知,影响南方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政策的推动
C.小麦种植技术推广D.政治局势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把鲜卑穆、楼、于等八姓与汉族崔、李、王等著姓划为同等,并将士族划定为膏粱、华腴、甲姓、乙姓、丙姓、丁姓诸等级,规定士族不得担任低级官职。这些举措意在(     
A.缓和士族与庶族之间矛盾B.推动各民族的交融
C.促进鲜卑贵族内部的团结D.巩固王朝政治统治
2024-03-27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祖源认同B.推动民族交融C.社会阶层流动D.抑制鲜卑贵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5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489年,北魏派遣蒋少游出使南朝并密令他偷师建康的宫殿设计。蒋少游之舅、清河士族崔元祖向齐武帝告发此事,并称“岂可令毡乡之鄙,取象天宫?”这反映了(     
A.魏齐之间使节往来频繁B.士大夫家族执掌朝政
C.南北方的建筑风格趋同D.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耳曼王国,除个别短暂“部分罗马化”外.绝大部分干净彻底地“去罗马化”。他们使整人西欧与罗马制度背道而驰,走入了长达1000年的封建社会。从哥特人的“二元政治”“族群分海到法兰克人的“封建采邑”“领主自治”。无一不导向独立分散的政治格局。

用种族、宗教、风俗、神话去划分世界.是西方文明的习惯。不以血统种族而以文化制摩论页之别,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中国古代就形成了“华夷无间”的族类观念,是一种族群融合的“混一天下”,无论哪个族群都把“大一统”当成政治终极目标。这是包括五胡在内的众多非江游群能够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一部中华民族史是一部“天下精神”超越“族性自限”的历史,其中饱含着深沉的“命运共同体”情感。这些情感.是仅凭外来理论描述中国的人难以理解的。

——摘编自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4—6世纪中国和罗马发展历程的趋向,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宏观历史认知?
(2)根据材料二分析6世纪中国、西欧不同历史走向的原因,该材料的研究有何意义?

9 . 下图所示为东汉至西晋时期今浙江、福建两省设县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推动政区变革B.人口增加优化地方治理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南方经济全面超越北方
2023-12-25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2023-06-21更新 | 6326次组卷 | 4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新高考七省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