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平吴战争结束后,晋武帝司马炎悉召群臣曰:“吴既平,上将为桃林华山之事(意即停止武备),息役弭兵,示天下以大安。诸州无事者罢其兵。”其意在(     
A.缓解冗兵问题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C.彰显正统地位D.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2023-11-22更新 | 2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开凿了从钱塘江到建业的运河,并广泛组织民众开挖疏浚会稽湖、巢湖等江南湖泊和河流。这些举措(     
A.为北人南迁创造条件B.有效阻止了曹魏进攻
C.使江南经济超过北方D.为开发江南提供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该类画像在今山西、山东、江苏、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发现。据记载“炙”原本是游牧民族的烹饪方法,魏晋之时,“中国尚之”且用以饮宴嘉宾。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人口迁移促进社会发展B.民族矛盾得到全面缓解
C.内迁民族认同中原文化D.民族交融影响生活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晋武帝晚年,为防止贵族、豪绅势力威胁到皇权,大封皇子为王,设法提高皇子的地位,并赋予其“统方州军事”的权力,还有意安排汝南王司马亮辅政。这些措施(     
A.缓和了民族矛盾B.维系了西晋统治C.阻碍了郡县制推行D.旨在加强君主权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时期,内迁的匈奴人被统称为“屠各(或休屠)”,后其姓氏多改为刘、王、金、张、董、梁等汉姓;南北朝之后,“屠各”之名很少再见于史籍。这一现象说明(     
A.匈奴人已经远徙他处B.民族平等得到了落实
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D.战争磨灭了民族痕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查阅的资料(     
项目内容
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
联合斗争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政府。
友好往来魏晋以来,在和平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据表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B.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C.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D.文明在和平交流中演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为魏晋时期的“烧烤”画像砖。据记载,“灸(烧烤)”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手法,“自泰始(西晋武帝同马炎的年号)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灸肉成为魏晋时期上层贵族喜爱的一道美食。这说明(     
   
A.民族隔阂日渐消失B.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C.中原民族出现异化D.华夏认同空前加强
2022-10-08更新 | 127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丹河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为3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三大区域经济。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以许洛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区域
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的区域经济
以益州、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区域经济
A.政权鼎立B.人口迁移C.民族交融D.江南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关中之人,戎狄居半”,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少数民族“崇尚儒学,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反映了当时 (     
A.汉族政权强制少数民族汉化B.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D.民族融合强化了文化认同
2022-07-22更新 | 752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师苑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522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