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022-07-27更新 | 1319次组卷 | 1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齐民要术》中记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胡人在烹饪牛羊肉时加入了米和面;在汉代之前汉民族的饮食中很少有乳制品,此时饮酪也慢慢在汉族中普及开来。”此现象说明(     
A.汉族饮食更受游牧民族喜爱B.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胡人颠覆了汉族的饮食习惯D.民族交融丰富了饮食文化
4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这流传千古的《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儒士风度。“布衣”时期的诸葛亮的服饰面料最可能是
A.丝绸B.棉布C.麻布D.皮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东汉末年以来,天下动荡不安,中原地区群雄割据,魏蜀吴三分天下。司马氏代魏,统一天下后建立起新的王朝——晋,但晋王朝很快地走向崩溃。直接导致晋王朝“崩溃”的原因是(       
A.内迁匈奴贵族攻灭B.司马睿夺取政权
C.士族掌握国家实权D.国内人民的暴动
2024-01-05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查阅的资料(     
项目内容
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
联合斗争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政府。
友好往来魏晋以来,在和平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据表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B.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C.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D.文明在和平交流中演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以来,酥油茶或奶油茶逐渐在北方盛行。同时,中原汉世家大族也都喜食肉、乳酪,并带到了南方。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少数民族汉化B.民族差别消亡C.民族交融加强D.经济重心南移
2022-01-20更新 | 242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上各民族不断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少数民族的内迁,西晋江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建议将内迁的少数民族迁出关外,达到“戎晋不杂,并得其所”。这样,他们“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也会因“隔阂山河”而“所害不广”。

——据《资治通鉴》

材料二



(1)分析江统的建议能否可行?说明你的理由。
(2)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了很多较为成功的策略,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哪些历史因素促成了材料二现象的出现?分析该现象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对表中涉及的历史阶段认识正确的是
A.“先帝”是指汉献帝B.三国对峙呈现均势
C.魏蜀吴均灭于西晋D.南方地区得到治理
2022-03-0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段的朝代更迭,对该时段典型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火不断,文化枯竭B.政权更迭,民族交融.
C.北方动荡,南方开发D.四分五裂,局部统一
2021-06-30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