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最初,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在嘉峪关新城,魏晋时期汉人墓室壁画中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下图),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图:嘉峪关新城魏晋时期汉人墓葬墓室壁画“手持烤肉串的宾客”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B.商品经济影响民众生活
C.各地人民生活普遍富足D.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融
2023-03-27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接受了他们的服装和食物等。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B.农业发展C.畜牧养殖D.饮食习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风俗,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欧亚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一一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宣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伎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

一—摘编自陈琳国、侯旭东《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印欧人迁徙浪潮”对“欧亚大平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人口迁徙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宋代不同文献关于当时手工业的记载。据此可知,宋代
记载文献
“宜州诸葛氏,素工管城子,自右军以来世其业。……政和后,诸葛氏之名于是顿息焉。……流传将七百年”【宋】<铁围山丛谈》
“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云:“自唐以来名家,今三百余年矣”【宋】老学庵笔记》

A.工匠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B.传统婚姻观念束缚手工业发展
C.官营手工业的技艺更新缓慢
D.手工业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特征
2021-06-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备考冲刺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三国演义》奉刘备为正统,并着力刻画了刘备的仁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义,与曹操“乱臣贼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三言两拍”中许多作品也被注入了宣传因果宿命和忠烈孝义的内容。这种创作风格反映出
A.儒释道开始走向融合B.主流价值观影响文学创作
C.小说成为了文学主流D.小说创作为专制统治服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1972年以来,在甘肃嘉峪关一带魏晋古墓中,出土了许多彩绘墓砖,这些墓砖描绘了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狞猎、商贸等内容。这些画像砖最能说明的问题是,当时嘉峪关一带                                 
A.社会经济异常繁荣B.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C.农牧并举和谐发展D.不同文明形态共存融合
7 .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末期
2016-11-27更新 | 238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