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2020-11-21更新 | 872次组卷 | 40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同步测试题
2 . 从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灾害频发死伤严重D.农业落后饿殍遍野
3 . 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C.佛教对儒道的冲击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侧重记载了曹操集团的种种事迹,以曹魏为正统。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思想倾向也改成了“拥刘反曹”,以刘备为正统。上述材料表明
A.明代相关史实更加丰富B.正史应与小说互相印证
C.史书更能反映历史原貌D.文学作品大多符合史实
5 . 研究表明,东汉时期黄金曾一度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却在交换中突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到曹魏时期 更是出现了“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的极端现象。材料说明
A.政治局势阻滞商品经济发展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全面解体
C.政府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货币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6 . 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
A.庶族掌控铸币实权B.民间力量制约皇权
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D.抑商观念上下背离
2020-06-11更新 | 632次组卷 | 20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处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2020-01-22更新 | 378次组卷 | 39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
A.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B.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C.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020-01-17更新 | 67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2.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三国后期到西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战胜其他割据政权,形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北方政权成功地削弱了导致分裂的豪强地主势力
D.北方政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0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2019-12-05更新 | 34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年统编版高一上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练习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