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第1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节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3节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4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开放的社会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2024-01-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九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A.打败匈奴,占领草原B.发展经济,劝课农桑
C.割据一方,称王称霸D.结束分裂,统一中国
2024-0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读史更轻松;以历史的题材绘制漫画,让漫画更深刻。下面漫画中晋惠帝在位时出现的局面是(     
A.淝水之战B.五胡乱华C.宗室内战D.宦官专权
2024-0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B卷)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记载,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立即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该局面的形成根源于(     
A.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B.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化
C.农民与地主矛盾的激化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2024-01-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代以后,从军队出身、以武功扬名者渐渐被视为一个群体,称作“武人”“武将”,与文人群体相对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长期分裂B.主流思想变更C.文官政治确立D.民族矛盾缓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下图两个时期判断农牧分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B.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C.北方经济结构的优化D.西晋灭吴完成了统一
7 . 按时间先后,将下列四幅地图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②④③①D.②③①④
2024-01-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西晋灭亡,王室东迁。十六国中最早建立政权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分别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四个国家。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可以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斗争激烈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晋时期,政府颁布占田令。据《晋书》记载:“诸侯王大国在近畿占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并制定了不同官品占田的具体数额:“官品第一至于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这些规定有利于(       
A.八削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推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促进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加速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流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