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晋时期,政府颁布占田令。据《晋书》记载:“诸侯王大国在近畿占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并制定了不同官品占田的具体数额:“官品第一至于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这些规定有利于(       
A.八削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推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促进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加速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民族时间关于民族迁徙情况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年)并州大旱,人民饥荒,不少羯族东出山西,流入山东、河北
鲜卑北魏圣武帝(213~218年)大泽(今胡伦池)多沼泽,不宜游牧,故迁至水草丰美的河套、阴山一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末年,诸雄争霸,曹操派人将氐人五万余徙居扶风、天水二郡
A.缓和了南北民族矛盾B.致使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丰富了江南人民物质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曹操始屯田许昌,而北制袁绍,南折刘表;许昌之屯,乘黄巾之乱,民皆流亡,野多旷土也,此魏争夺天下之本图也。”由此可知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前提条件是(     
A.大一统国家的形成B.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争霸战争已经结束D.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
4 .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尝言:“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倡导说汉语、改汉姓、易汉服。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A.汉匈和亲影响深远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统一条件逐渐成熟D.民族之间交融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设立云南郡,派官员进行管理,他们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蜀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任用当地土著治理地方。这些措施(     
A.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南迁B.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C.开创了中央管理云南的先河D.稳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6 . 西晋实行官员按品级占有土地。第一品可占50顷(一顷等于100亩),每品递减五顷,一直到九品。而男性农民一人最多可占土地70亩。这一做法(     
A.助长士族势力发展B.加快皇族势力膨胀
C.提高自耕农的地位D.遏制地方土地兼并
2023-02-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所示是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三国时期的“魏归义氐侯”金印和西晋时期的“晋归义氐王”金印、“晋归义”文。文物用于说明魏晋时期(     
A.周边少数民族内迁B.南北政权长期分立
C.隶书成为官方字体D.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学家唐长孺先生考证,西晋时门阀等级序列业已排定,虽有一些“新出门户”,如颍川庾氏、阳翟褚氏出身寒微,也有个别寒人因军功而被提升到士人地位,但大部分寒人地位卑贱,仕途蹉跎,无法涉足士流。由此可知,西晋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不畅B.察举制的弊端凸显
C.门阀制度达到鼎盛D.统治基础受到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攻心战策略,达到了孟获投降、南中平定、蛮族归心的结果。这一事件反映了蜀汉(     
A.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B.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C.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采取了和平友善的民族政策
2022-10-13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尚品书院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史料记载,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的亲信华歆率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汉献帝“三让”后才“答允”。曹丕还引用上古君尧、舜、禹禅让的依据,以示自己是“以德配天”而非“乱臣贼子”。据此可知,曹丕代汉称帝(     
A.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B.力图避免与儒家的伦理相悖
C.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D.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022-09-27更新 | 32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