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以汉制汉、以夷制夷”之策略进行统治。“以汉制汉”之方:一是仿侨置州郡县之制。 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侨置州郡县”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侨置州郡县”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胡化”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

—摘编自吴楚克、王浩《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氏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自秦朝以后,大一统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比较来看,欧洲的面积与我国相当,但自古罗马帝国以后就逐步分裂为众多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而欧洲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原人构建、各民族参与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区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周边各民族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摘编自何星亮《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公元3~6世纪中欧人口迁徙的后果的差异。
2023-08-10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荥阳市京城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蜀汉建立初期,益州存在“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弊病,南中(西南夷)则出现统治并不稳固的局面。诸葛亮在受刘备托孤之后,派邓芝出使东吴,重修盟好,孙权乃下决心“绝魏,与蜀连合”。在诸葛亮治理之下,蜀人张裔称赞当时:“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诸葛亮还充分利用益州原有的条件,大力发展水利事业,使当时的绵竹、广汉一带的水田能亩产30斛以上。同时,成都“家有盐泉之井”,国有司金中郎将“典造农战之器”,蜀锦更是驰名全国,远销吴、魏。诸葛亮面对南中的叛乱,亲自率军南征,同时采用了马谡“心战为上”的建议。战后,他继续任用当地的夷帅的同时,迁移部分益州民众进入南中。诸葛亮治理之下,蜀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畏而爱之”。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调整蜀汉治理政策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葛亮调整蜀汉治理政策的影响。
2023-03-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汉到唐,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汉到唐,由统一而分裂而再统一,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变迁,孕育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统一帝国。汉唐间的历史发展取向,与当时的南北区域背景,特别是六朝时期特定的南北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说汉朝是前承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发展候向,并将那个时代出现的各种要素、显现的各种矛盾熔冶于一炉的统一皇朝,那么,唐朝则是前承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倾向,对南北分裂时代所产生的各种要素兼收并蓄,并孕育了新的变革萌芽的统一皇朝。正如春秋战国与魏晋南北朝存在显著差异一样,汉和唐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这些差异在一些人看来是根本性的,即社会形态和时代性质的差异,而且唐代相对于汉代的所有变化,都可溯源于汉唐之际的魏晋南北朝。

——摘编自牟发松《汉唐历史变迁中的南方与北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唐代相对于汉代的所有变化,都可溯源于汉唐之际的魏晋南北朝”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变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自此,整个蜀汉南方的叛乱被成功平定。平叛之后,诸葛亮从长远利益考虑,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不仅任用当地土著为长官,还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自治;同时,诸葛亮命令李恢在当地兴修水利设施,并修复了一条已经断了一百多年,南中地区通往成都的道路,使得交通往来大为方便;诸葛亮还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此外,诸葛亮还顺便在当地统一了货币。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的一系列政策,大大改善了原来南中地区落后的文化和生活,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摘编自马曜《诸葛亮安定南中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在南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的改革对蜀国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