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风俗,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欧亚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一一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宣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伎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

一—摘编自陈琳国、侯旭东《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印欧人迁徙浪潮”对“欧亚大平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人口迁徙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2019-10-11更新 | 483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57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成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使伯于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黜退昏官晋升清官)。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监狱)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魏香]曹操《对酒》

材料二   《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魏书》曰: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shunyi,铲除)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断书从事。…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主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收守者,不可胜数。是以胁(音义同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韩绣,待卿履不二来…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曹瞒传》曰: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终能总御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摘编自[东晋、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曹操《蒿里行》,概括曹操心日中的理想社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曹操各作两点“好评”和“差评”,并指出裴松之的评价立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2021-11-20更新 | 463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魏推行的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士族官僚支持下的西晋王朝建立后,民屯制度正式废除。之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官田,隐匿户口。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西晋平吴以后,晋武帝开始推行占田制。规定,凡是立户丁男,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70亩,女子30亩。一品官有权占田50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如果以占田之下农民的负担与屯田之下农民相比,显然有所减轻,特别是解除了屯田之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占田制对官僚士族占有土地、人口也有一定限制作用。《晋书食货志》中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这虽有夸大之处,但多少反映出占田制实行后,太康年间的繁荣景象。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影响。
2021-05-20更新 | 50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8 .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2018-01-09更新 | 1049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