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与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丧服》本属于《仪礼》中的一篇,东晋时成为显学,南迁士族依丧服就可以辨识门第品流和血缘亲疏。他们还对朝廷的礼乐、舆服、仪注等所谓“衣冠文物”极为重视。当时的大诗人孙绰曾说“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这一现象源于(     
A.儒学受到佛道挑战B.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门阀士族日益衰落D.东晋维护正统的文化需要
2023-05-28更新 | 1481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522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     
A.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士族势力受到削弱
C.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迟滞
2023-03-29更新 | 953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     
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
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遥领制度,是指对不入版图之地,设刺史、郡守以辖之,主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政府对于沦陷区域的诸多州郡县,仍然任命官员以遥领,并不在意有无固定人口。这说明
A.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B.冗官泛滥削弱统治力量
C.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D.郡县制度符合时代潮流
6 . 东晋南朝时期,如果让南方的士人与当地庶民易服交谈,听几句就能从语音上分辨他们的身份;北魏统一北方几十年后,如果隔墙听士大夫与北方的平民交谈,很难断定谈话者的身份。这反映了(     
A.文化习俗融合的差异B.上层统治方针的趋同
C.地域特点影响的强弱D.实现国家统一的必然
2023-04-07更新 | 907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热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以降官分清浊。有些官尽管官品较高,但因职任繁剧等种种原因,不为士族所喜,被视为“浊官”,士族宁可担任品级较低、职任清闲的“清官”。当时士族依据自己的文化趣味(清浊之分)重构了官僚的等级及其迁转次序。这一现象(     
A.说明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导致士族庄园盛极一时
C.表明察举制仍是选官主流D.一定程度上侵夺了皇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人物品藻指对人物的品鉴和评论。魏晋时期人物品藻逐渐脱离了儒教礼法虚名的束缚,由之前的政治学为主转向美学为主,重在对人物风采、风姿和风韵的审美评价。这一转变折射出魏晋时期(     
A.门阀士族的衰落B.人文精神的活跃
C.民族交融的加强D.三教合一的加速
9 . 魏晋时期士族如与庶人通婚,就会成为门阀之玷(污点)。如与比庶人地位还低的工商杂户通婚,则将被降籍甚至被加罪。这一现象说明此时(     
A.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门阀制度导致了阶层固化
C.重农抑商政策加强D.九品中正制影响门第观念
2022-08-24更新 | 830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东晋及南朝前期,州镇长吏通过征辟僚属,召募部曲等方式培植私人势力。到梁陈时期,朝廷实行“禄米”制度,规范了地方上名目繁多的科调杂敛;同时又规定“州郡县禄米绢布丝绵,当处输台传仓库”。梁陈时期的这些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B.解决了诸侯王之乱的流弊
C.结束了地方财政混乱局面D.大大缓解了民族间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