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与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由于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南方冶铁业因此得到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剩余产品也随之增加,这推动了南方粟、麦市场的发展。历宋、齐、梁三朝都城建康有较大规模的粟、麦市场。此外,山区的“蛮族”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开发“蛮田”,使得“蛮田大稔,积谷重岩,未有饥弊”。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材料二   以往史学界有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只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才能促进当时经济的发展,而对分裂时期的地区性政权或偏处一隅的地方性政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则往往不予注意,也没有给以应有的评价。从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间歇发展中不难看出,即使暂时处于分裂时期,只要地方政权的统治者实行缓和矛盾、保境安民的政策,是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

——摘编自许辉《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祖逖(266321年),范阳道县(今河北浪水)人,史称他“梗概有大志”,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西晋末年,洛阳被匈奴攻陷,祖逖遂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南迁,“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奋之志,因而进说(司马睿)曰:‘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凶因风向赴,沉溺之士欣於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司马睿乃任命祖逖为前锋都督出师北伐,但仅给千人给养和三千匹布。3138月,祖逖“将本流徙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由此拉开了艰苦卓绝的北伐序幕。祖逖北伐的过程分为四步:屯兵淮阴,制造兵器,招募和训练士兵;占据谯城,立稳脚跟;反复争夺,控制整个河南地区;练兵积谷,北渡黄河。史称祖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富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他善于招揽军民,长于御军抚民,故在严酷的战斗中实力越来越大,北伐因而取得了相当成效。321年,随着祖逖去世,轰轰烈烈的北伐事业从此中断。

——摘编自杨德炳《论祖逖与北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祖逖北伐取得成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祖逖北伐产生的积极作用。
2023-04-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477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