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后赵太子“使文武皆跪立”,成汉之主李寿“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政治发展不均衡D.中枢机构的权力变化
2023-09-28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的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至北朝后期出现“染华俗,(鲜卑语)多不能通。录其本言(汉语言文字),相传教习,谓之‘国语’”的现象。这些现象(     
A.促进民族交融趋势出现B.有利于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C.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促使民族间隔阂逐渐消除
2023-05-06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应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则升一等”。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
A.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B.得到北魏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C.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D.有利于农民摆脱豪强的控制
2022-05-23更新 | 1066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居丧是死者亲属等相关人员在服丧过程中的哀悼表现,儒家制度经典根据血缘远近规定了相应的居丧等级标准。东汉时严格遵守居丧制度,魏晋时居丧违礼现象却时有出现。该变化反映出
A.人民大众喜好决定世风转移B.时代变迁制约价值观念选择
C.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D.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经济一度在北方的主要农区大肆扩张,但在经历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继而重新衰退,到北魏中期中原地区一度变为牧场的土地又恢复了农业生产。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B.各族统治者推行不同的经济政策
C.大量少数民族成为农业居民D.北方统一后汉族地主把持了政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